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 全新发布×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99%的题目完成度 楼主黑化的不归路 附带学习心得

BAY 评论算法导论(原书第3版)4
2014-11-21 00:37:07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已经看完《算法导论》很久了,不接触算法也很久了。也没有《算法导论》的习题解答。容我先吼一句:孩子,醒醒吧,那都是骗人的!!!老子都看完算法导论了,还不是一样做着前端的外包,还不是合同到期直接滚了。。。算法酷炫一点有什么用,比大数据部门的一部分人厉害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个被裁的命!!!------------------------------吼完,舒坦多了--------------------------------------------------------------以下是楼主黑化史---------------------------------2014年5月21日实习期,同事的一句玩笑话促成了我买下这本《算法导论》。过了今晚,正好算半年吧。 回顾一下: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基本算是读完了算法导论。全书除掉附录和索引,全部看完,题目一共1115道,一共有8道题算是没有完成。。。8道里面有2道是概念不懂,比如34.5-2,那个“一元形式”我就没看懂。。还有3道是结论和题设不一样,如35-6的d小题,感觉是S和T写反了。。还有3道是自己没有做出来,也没时间做了,分布在第28章的第二个小节的附带小题目中。。因为我再过一个月就要失业了,不能再陪那几题耗下去了,明天开始复习一下设计模式,ios代码,数据库之类的。。。综合下来完成度在99%以上吧。。 刚开始我受了网络评论以及自己内心的怂恿,以为看完这本书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毅然决然地边工作,边每晚10~12点半,以及周六日无休看这本书。。。开始的那一两个月满是激情,因为今年本科毕业,5,6月份是实习,那个激情的,自己赚钱啦,白天工程代码,晚上科学算法,太完美了。。 但从7月份开始我开始黑化,因为,公司部门调整,我的部门要没了,部门的老员工陆续离职,因为本身也就是干外包的,再加上本人是前端,再加上,我这个刚毕业就要失业。。。幸亏部门的外包合同是到年底,给了我一点喘息的机会,至少到年底才裁员。。哈哈,我加快了脚步看这本书。。。不过内心已经开始黑化。 到了10月份以后,由于离被裁的时间越来越近,部门的有点本事的老员工也走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几个老弱病残和我这类刚毕业的小苗子。。应付着外包的合同。。。我已经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变成凤凰了,只希望善始善终,给自己一个装B的理由。。于是继续攻打着后面的那些变态章节。 昨天终于算看的差不多了,能做的部分基本都做了,少部分遗留题目,我也就只能算了。。我去买了本设计模式的书看一看,希望能够,裁了后找个月薪不比现在外包低的岗位,八千以上最好。。。 不过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装B,想着,那些同一楼层的高学历大数据员工,鄙视我们这些本科外包人员时,我能够回击他们,能够在算法上虐他们中的一部分。。。我被裁时,能够吼一句:“你们这些渣渣,水平都没有我高,竟然敢瞧不起我,渣渣,裁了我是你们的损失”。。。。哈哈,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要是看着MIT这个名号,老子纯自学,花了半年就干的差不多了,老子要是有命去MIT,将来也是大神。。。。各种YY。 至此,楼主彻底黑化。 ---------------------------关于楼主的能力----------------------------------本科毕业,大学的《离散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都是一般般的分数,大学时,愤青,没本事却高傲指责国内教育,然后看了本《什么是数学》平衡心理。算法导论之前,上过《数据结构》这个课,然后,在POJ做了两个月的ACM入门题。。。然后学了一些java,包括《30天自制操作系统》以及《JAVA编程思想》。。当然工作需要的IOS的一点OC代码。。。也算有一定的代码量。---------------------------正能量PS:学习心得----------------------------下面是本人在知乎的一个回答,完善版本:0.孩子醒醒吧,我看完了还不是个外包被裁员的命。。 1.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差别不大,算法导论的翻译绝对是可以的,当然的确有部分明显的错误,不过基本都是非常明显的打印错误,少部分的翻译错误也是很容易判别的,绝对不会影响阅读。。。如果你中文版看不懂,那么基本看英文也是一个结果,该不懂的还是不懂,某些人可能是因为中文版没看懂,然后断定中文版翻译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掩盖自己的水平缺陷,达到自欺欺人的效果。。。占比很小的翻译错误可以临时对照pdf的英文版。。。。。总之,没有必要特意看英文版。。。2.没有算法基础的同学,尤其是连数组,堆栈,二叉树的遍历,几个基本排序算法的代码都写不出来的同学,别看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也会提这些东西,但是,它基本是做个引子,然后引入更深的东西。。。就好比,小学数学没学好,直接去学大学数学一样。。。所以先从小学数学学起(先学一本最基础的数据结构)。3.如果浏览目录发现一半以上的东西是完全没见过的,那么在第2条的基础上,去poj练一两个月,把网络流的基本算法步骤,凸包,并查集,线段树,贪心动态规划,逆序数,以及基本的数论算法之类的东西给补上。。。不然就好比,高中毕业的你直接看《苔丝》之类的英文小说一样,一段话里面有二三十个单词不认识,临时去查,去标记,特别痛苦。。根本享受不了小说的气氛和韵味。4.在做好2.3的基础上,如果乐于探究算法的原理,想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且又有很多时间(几百个小时吧),这样就可以读这本书了。。我读这本书的证明部分是有个比较独特方法: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而是一个交流者,和这本书的作者(大师)交流。。比如,它一般是要在做一个大证明之前会先抛出这个证明结论,你看到结论后,如果比较感兴趣,可以先自己试着去探索一下,证明一下,探索几十分钟后,哪怕没有探索出结果,那也是多少有了自己的一点收获,然后带着你的收获再来看这本书的证明,就像你和大师交流一样。。。5.别把这本书做入门书,说是入门书的人要么就是特别厉害而且特别不负责任的,要么就是啥都不懂的人以为看到“导论”两个字就认为特别基础的人。6.关于数学,首先必须是大学毕业的,学过高等数学,矩阵和离散数学的,如果没学过这几本,那么里面的东西也真够呛,原因同2。。如果学过但是忘了,那么书的附录部分会有复习,看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看了还是搞不懂书里面的推理,那么基本就是你可能不太适合读这类书的证明部分,不太适合搞研究。。。仅此而已。。。7.要想完成度比较高的话,还需要不怕死的精神。比如那个斐波那契堆,vEB树,网络流的证明部分,还有NP那一章节的证明,看着特别唬人,其实只要不怕死,硬着头皮一行一行啃,其实也能过,而且后面的题目却不算难。。。8.小马过河的典型案例,小马过河,在硬是“不走桥”这个前提下。算法导论很有这个意味。。。老牛说比较浅,松鼠说很深,真正我自己淌过去的时候才发现不是很深也不是很浅。。。。。。想起大学的日语N1的高分之日,以及托业900的笑傲之时,都一样的。。。9 .算法导论本身内部有很多明的或者暗的承接关系,明显的证明之间互相引用的承接关系我就不讲了,暗的承接关系比较有意思。比如12章开始,二叉树是2叉的东西,13章补充,14章扩张,之后18章是若干叉的B树,19章的logN叉,20章的√N叉,之后习题中补充了n的1/3叉,等等。。1叉就是链表,而N叉就是数组和最初的第10章相对。。。比如还有一条是斐波那契数,4-4那一题就讲了点。。16章的动态规划的两个思路。19章的斐波那契堆又讲了点,后面的31-3又结合数论讲了些,如果再结合30-1的那题,以及31.1那章节之前的扯淡部分的内容,还能优化。。看了第27章后啥循环都想写成动态多线程的,再优化一次。无穷无尽了。10 . 对于翻译的补充,12.3-5坑了我好久,严重翻译错误。21.4的讲解里“一个增长非常慢的函数与其增长非常慢的逆函数”,也是一个非常屌的错误。。还有第33章末尾的注记里面,那个“指南针和尺子”作图,也是亮瞎了我的眼。。11. 有一些题目真的不是努力就可以的,有时还需要灵感,也就是书前言说的创造力。。比如5.1-3。。。很有意思的东西,想出来时,贝叶斯,灵光一闪。。哈哈。装B必备。12. 读到后面整个人会进入一种奇妙状态,比如读到最短路径,网络流那一章,闭上眼睛整个脑子里就有那些网络啊,流动啊,那个预流就好像一个海湾里一个浪打出去,挤着出湾口出去,没出去的,就被礁石挡回来,来回激荡。。而floyd_warshall就好像一把小石子丢到一个平静的池塘里,千万小涟漪同时向外扩散。。。而负权环,就算是池塘有个无底洞,有个塌陷的大漩涡吧。。。还有网络流的证明部分,那个最小割和最大流,后面线性规划,也是,两种相辅相成的东西。。镜像一般,一实一虚,虚到实,实到虚,虚实结合。。。好奇妙。。。还有FFT那个美丽的蝴蝶,,等等有一回在动车上,我在看书,别人问:“你看这些公式怎么不用草稿纸啊。”我回了句:“你知道盲棋吗?”有好多题,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想法,然后,哈哈,当然不用草稿纸,理性的推理也能建立在感性的想法上,重要的是想法。后来看附录矩阵部分时,也基本是直接在脑子里完成了递归证明,当时感觉自己屌爆了,么么大。13. 本人读算法导论时,直接事先在微信朋友圈喊了一句,说要单枪匹马干掉,,然后每个周六都有进展就直播,当我遇到苦难,郁闷地去刷朋友圈时,哈哈,当初那个状态,还有萌妹子点赞呢,瞬间,满血满蓝回归了。。当然,好多时候,脑子会过热,这个时候,冷却与放纵是必须的。14 本人是双子座,思维跳跃,性格分裂,所以评论也就跳跃与分裂了,哈哈。------------------------补充分割线-------------------------------跟评论的人吵起来了。。也是,毕竟这篇满满的负能量嘲讽,阿Q文章,自然会让不少人不满。。算法导论本身也就是一个不上不下的书,说研究性,大数据的那些数据挖掘的博士们可瞧不上这本呢,说工程性,hadoop的工程师们可瞧不起这本呢。说竞赛性,那些ACM国际大奖的人可瞧不起这本呢。可能某些话不慎得罪了某些人,想想,打了阿Q的某些人如果听到,阿Q说:“儿子打老子”之后,一定还会回来补一拳吧。我曾经给自己保证过,我哪天真的读完了算法导论,我可以昂首挺胸的离开那家裁我的公司。我做到了。我现在真觉得我可以在算法部分“虐大数据部门的某些人”,我真这么觉得。。。这本书的知识现在只是我算法能力的一个真子集。读完后的这两个月,我每天仍然都在变强。

-----------------------2020年1月9日补充分割线----------------------------------

评论里有人问近况:

毕业头两年糟透了,第三年才缓过来一点,最近好一些了,在成都买了房,有点想回去了

-----------------------2021年11月12日补充分割线----------------------------------

有人在评论区放肆,我就把他们的评论删了,很多人只是出生好,运气好,毕业了去公司稳定上班,有一份干净的简历,富足的城市家庭做后盾,所以心态总是很好,他们无法理解一些陷入泥潭的人,觉得那些人要么蠢要么懒。网络上,有雪中送炭的事,更会有落井下石的人。

工作这些年偶尔也能遇到和我类似经历的人,比如ACM亚洲赛拿牌校招去了OFO,然后刚毕业2个月公司没了,就拿着简历出来找工作了,我是面试官。

有不甘心毕业做外包,拼命刷题,各种看算法题,贴到github上,各种强啃spring的,然后我依然是面试官。

我当时的公司很小很破,他们一定是走头无路了,面试疲惫但真诚。我一面check了他们的能力后通常会给他们过,但都被二面pass了。原因二面大抵会说心态问题。说他们简历不干净,说他们的抗压时,心态不符合社招的要求。

我想和这些人说,你们只是运气不好,你们落入泥潭,你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调整心态,你们会被人嫌弃,但你们不是一个人,很多人跟你们一样,只是社会容不下你们的声音,社会从来只渲染应届40万年薪白菜价这种事,马太效应。

你们要耐心等待,要把自己打扮的整洁一点,买电动牙刷刷牙(牙齿出问题很麻烦),租离公司近一些的小房子(漫长的上下班会消耗你们的精力),不要放弃,如果入职了公司一定努力工作,并且一定要跟直属leader/mentor有良好沟通,多做小汇报,不要孤僻,多总结拿出网络记事本记录公司的各种后台技巧,各种最佳实践,总结沟通合作技巧。

我从2014年毕业做外包被裁员,然后心态很烂,几次裁员之后,到了2016年才勉强在小公司做出些成绩获得认可,稳定下来,到2020年我的薪资翻了5倍,还完了成都的房贷。

一切会慢慢好起来。

微信扫码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算法导论(原书第3版)
  • 作者:Thomas H.Cormen / Charles E.Leiserson / Ronald L.Rivest / Clifford Stein
  •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128.00元
  • 装帧:平装
  • 页数:780
  • 时间:2012-12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移动应用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