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dar 说: 不是, 我说的是我作为观众像个局外人无法跟角色共情..
嗯。不过你写的观影时的心路历程倒是验证了我在S1写的这片存在的观影体验风险:
“靠最后一分钟救回来的作品
虽然是救回来了,但你这样玩的风险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观众的观影体验在影片后半段会因为巨大的逻辑疑惑一直处于想骂作者在搞什么鬼的状态中,我估计大部分人会在后半段因为无法忍受影片的逻辑问题而放弃打起精神观看,甚至直接在心中提前给这片宣判死刑。一旦出现观众在中途放弃的情况,那后半段即便作者再精心设计演出、再多的细节伏笔、炫目的视觉奇观、饱和的高潮煽情桥段和与之相配的好音乐,在这些观众心里都只会如笑话一般,即使等到最后的大反转,观影情绪和逻辑思绪全都断了,也就根本不会迎来真相大白时的惊喜感(可能像楼上有人那样骂你还隔着玩机械降神呢?),此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在影片后半段我自己心里对影片的评价也一直处在粪作与佳作的边缘疯狂试探,要没最后一分钟我也要开骂了。只能说幸亏脾气好,有耐心,一直惦记着“老师”发现自己也是来自虚拟世界的伏笔还压着没回收呢,这片应该没这么sb才对...终于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影片逻辑得以想通,才如醍醐灌顶般的给这片一个好评
如果说是想靠看到最后一分钟让观众回过神来,再想重看一遍捋清故事重构观影体验的话,那对毫不知情进电影院第一遍观影的观众们而言风险依然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