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局拿这个故事来做宣教工具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因为这个故事本质是
反宣传(至少是低级宣传)、反煽动的。
先注意时代背景,日本60年代,那么很显然故事里的“社会运动”、“游行”不外乎
日本反安保斗争和学生运动(例如全共斗)。
回到故事,注意文中说的
当时日本境内翻腾的能量,在神高以文化祭的形式展现出来
当时日本翻腾的可不止是物质能量,精神能量也是一样,物质能量就是示威游行,精神能量是当时社会的紧张而狂热的情绪,以及更加根本的,民族自决、国家安全的诉求(反安保斗争)和马列毛主义(全共斗)。
而神高的学生们则很显然是受到当时社会情绪的影响,才用罢课、点篝火等方式为了文化祭而斗争,以至于失手烧毁了体育馆。但注意,他们
只受到了情绪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民族自决、国家安全和马列毛主义却
超出了大多数高中生的理解水平。这突出的表现在名义首领和实际首领的不一致上,显然,只有既想领导斗争又不想承担风险人才会这样别扭,而相对的,如果是
真正明白那些“大道理”的人会把文化祭斗争的得失与社会上的那些更大规模的斗争联系起来,此时领导斗争已然是无上的光荣,个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是这种半懂不懂,稀里糊涂最终导致了关谷纯的悲剧:如果学生们真的理解社会情绪背后的意识形态,又怎会在关键时刻无人发声,让关谷纯成为祭品;如果关谷纯自己将斗争与社会国家命运相联系,那他也不会发出"I Scream"这样的呐喊,毕竟他真的胜利了,保全了五天的文化祭时长。
最后回到宣传,宣传这种东西,通常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相反,它常常是让听众
感染一种情绪,让听众不经理性思考就简单的站队来己方获得大量的同盟军,比如lex和共青团的那期视频,明显就是让听众产生香港暴徒的行为十分可笑的想法,下意识产生一种轻蔑情绪。然而,这种轻蔑情绪本质是无根浮萍,毕竟情绪是多变的。仅仅沾染情绪,民众是无法理解为何自己要站在国家这一边的。
PS:其实这个故事有趣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尤其在看过不少评论之后。大家只注意到关谷纯,为他那拼尽全力却难以被他人领会的呐喊而悲伤,却下意识忽略掉时代背景,忽略掉那种全体都被情绪所裹挟,在结束后仿佛大梦初醒一般的失落感。弄得作者费尽心思要在新世纪强行将时代背景设定到那个时代的苦心全白费了。果然是春秋笔法不好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