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时代流变的提及与铺设还是显得有些许笨拙,不过或许某种意义上这也倒正好合乎彼时其人吧,置身浪潮里,如堕云雾间,无论清楚或模糊的视野,也只能蔽于雪下
怪不得本书拿的是直木奖,时代要素远远大于推理要素,几个谜题和解答都很没存在感。对贵族生活和少女心思的描摹细致,文笔淡雅。结尾以二二六事变戛然而止,一切莺歌燕舞在国家机器的轰鸣前进中都不复存在。
动荡时代的疾速感与缓慢日常的留恋感不断交织,“雪”、“三宝鸟”“影子”“分身”意象在文中此起彼伏,直至在最后那个电话那里爆发。确实是“恰到好处”,读来确实让人十分感叹。别姬小姐与英子的对话那里,联想到日本后面面对的处境也是很什么,认为别姬小姐什么都做的好的原因是对自身没有信心,感觉是别姬小姐希望英子对自己更有信心,特别是在前面所提到当时那个时代若隐若现的动荡感吧。
个人评价:《鹭与雪》将别姬小姐系列推向了巅峰,让本系列从日常推理短篇小说升华为了优秀的时代小说。子爵的悲剧,象征着日帝时代大正民主的涟漪彻底消散,河对岸的人太多,他们或有自觉或无自觉,但他们所处的繁华盛景终归在狂人们带来的红莲业火中回归虚无。昭和11年2月26日,英子小姐与上尉那场通话,在漫天的大雪中少女初诞的爱恋悄然走向终结,随即是整个国家走向深渊—时代小说的物哀之美跃然纸上。
人啊,就像时间的齿轮在转动一样,走着他的每一步路。看到最后的日期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些缜怪作者为何留下这样一个日期。上网搜索后急忙去找后传,发现原来这是系列的最后一部。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冰冷的雨,我的房间灯光昏黄,耳边只余下雨滴敲打窗户的空虚回音。少女的爱恋和历史的脚步竟同时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迎来了绝响。那是昭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的事情。
推理故事再有趣也敌不过我对剧中人物的关心了。在少女日常中掰着手指计算她们离那段动荡的年代还有几日安稳,终于在最后迎来胜久邀请别宫的对谈。那时才意识到二卷里胜久先生的行动并非冒犯无礼,而是相当委婉却认真地在对异见人士进行试探和发问。好在即使他们坚持于河流的两边,也最终达成了对未来的隐晦共识。想到铜原中将对于道子小姐婚事的考量,现在来看颇有两头下注的意味。终幕少女的初恋戛然止于兵变,唯有空对大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