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xxxxxxx 说: 《玛丽与马克思》
另外我觉得白求恩的名字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取的……不过我同意你所说的差异化策略是存在的。这也是我一开始为什么觉得鲁迅的观点不合理的原因:外国同名的人很多,因此名字...
白求恩名字的由来,我没找到确切的资料,但他自己取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白求恩不懂中文,他母语是法语,来中国后说英语,在中国期间始终有翻译跟随。
但不管“白求恩”这个名字是不是他自己取的,“白求恩”作为一个专名是写进新华社《英语姓名译文手册》的,类似的还有作家“司各特-斯科特”,萧伯纳的“Shaw”一般翻译为“肖”,但在萧伯纳这里翻译为“萧”。这些都是专名,基本不做二用。《玛丽和马克思》是国内未引进,否则是要修改的。并且,后面的“Max”一般翻译为“麦克斯”(比如《疯狂麦克斯》)或“马克斯”(比如马克斯·韦伯),现在用的翻译不算规范。
“嚣俄氏”的具体来源,我没查到,我是读鲁迅杂文时,发现他很推崇“法兰西大儒嚣俄氏”。网上有人说这是粤语拼法,因为粤语念“嚣俄”有h这个音,如果是这样,译者大概不懂法语,是从英文译过来的。法语这里h不发音,“雨果”就是最贴合原读的译法。德语、法语有很多人名u前面的辅音字母不发音,典型如德国人名“于尔根(Jürgen)”被错译为“尤尔根”,就是以为前面的j发音。我为什么知道这个坑呢?因为每年诺贝尔奖有很多获奖者没有官译,我要是根据英文拟译名很容易踩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