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昴宿星团 »日志
西历2236评价


2024-8-18 22:05 /
个人观点

评分:85

结论:
少见的佳作。虽然画面表现和声音表现比较拉跨,但是剧情质量较高。一方面在剧情题材选择上大胆突破,对比许多成熟商业化galgame而言更具新意。另一方面虚实结合,在讲好底层故事的同时添加了大量写意与思想表达的内容,也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具深度。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推荐看腻了成熟商业化作品、喜欢写意电波的玩家尝试。

非剧情部分:
无CV,BGM数量偏少,导致部分剧情片段既没有CV、也没有BGM,玩着会有一些干瘪,很难调动玩家情绪。这也算是黑羊镇、最悪なる災厄人間这类低预算游戏共通的难题了。
CG数量较少,并且作画不稳定,经常出现崩坏的情况。类似匿名代码,本作在高潮部分会使用漫画的形式增加画面表现力。然而由于作画不稳定,导致漫画这种表现形式既造就了剧情、音乐、画面三开花的春end,也产生了剧情、画面双崩坏的姬前辈破译坐标戏码。

剧情部分:
低预算同人游戏虽然常常意味着音乐与画面会比较简陋,但同时也意味着剧本限制少、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强。死月妖花、サイコロジック、king exit、black souls,这些游戏的剧情不一定有多完美,但总能给玩家带来别样的体验。本作也是同理,简陋的BGM与CG无法掩盖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超展开所带来的乐趣,因此虽然剧情上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点,但仍然是值得一玩的佳作。

——————剧透注意——————

先来说说本作的优点:

一、融合了多个高质量的剧情设计。
以r11与你的名字为例,r11一环扣一环的设计了多个谜题与谜底,以此带来反转再反转的震撼感,差时交换身体只不过是这众多谜底中的一个。而在你的名字中可以看到,只是差时交换身体这一个设计,就足以作为贯穿全篇的最核心的谜底,就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感,这足以说明r11的剧情设计不仅重视数量,也重视质量。
同样的,本作的剧情设计数量多、质量高,单独摘出一个就足以作为其它作品最核心的谜底。例如单独摘出“心灵世界的春和诗音是现实世界的春·诗音的两面”这一个设计,正好是SSSS古力特的核心设计,单独摘出“CG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云”这一个设计,正好是アメイジング·グレイス的核心设计。本作将这些高质量剧情设计巧妙的串联在了一起,使得不同的谜题与谜底之间过渡自然,不会显得像是在堆料与大杂烩。

二、新颖的世界观设计。
15年前后涌现了大批科幻题材的galgame,然而这些科幻galgame设计和解释自身世界观的方法千篇一律: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脑洞不够、平行宇宙,总是希望通过套用万能公式解决剧情上的所有问题,甚至像青春猪头少年这种与科幻完全不沾边的青春恋爱作品都企图通过量子力学解释问题。
值得称赞的是,本作并没有使用这些万能公式,而是与yu-no一样采用了完全原创世界观的方式。全篇基本没提到过相对论、量子力学,也明确说明并非平行世界,同时本作原创的世界观也相对合理一些,不像混沌之脑的狄拉克之海的吸管巨剑那么不着调。这样的世界观使得作品既新颖有趣,又不失科幻感。

再来说说本作值得商榷的几个点:

一、莫名其妙的姬前辈破译坐标戏码。
这个片段简直是全篇最灾难的片段,完全看不懂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要挑车多还引人注目的白天实施?为什么不能先让四叶搬几个雪糕筒警示车辆?既然阿卡西克图书馆的坐标一直固定在寺庙正下方,为什么不能先把杂音信号记录下来再回去慢慢破译?为什么车辆追尾剐蹭一下就能起火还能引发连环爆炸?何必要把车主写死?槽点实在是太多了。四叶那张搞笑漫画日和一样的脸、热血片段才会使用的快节奏BGM、姬前辈突然的反派行为,三个完全不搭配的组合结合在了一起,让人完全看不懂作者是想搞笑,是想体现真相就在眼前的热血,还是想刻画姬前辈的偏执。

二、部分片段写实与写意占比失衡。
既然选择了galgame这条娱乐作品的道路,那么写意也好、电波也好、表达思想也好,这些让一般玩家难以看懂的、有多种解读角度的剧情片段,就应当建立在表层故事已经叙述的足够清晰、足够精彩的基础之上。以终之空、素晴日、终之空remake为例,终之空的电波和思想内核没有足够精彩的表层故事作为支撑,因此大部分人玩完终之空只会觉得不明所以。而素晴日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表层故事足够清晰、足够精彩,即使是作为疯子的间宫卓司的心理活动也写得清晰明了,在此基础之上,逻辑哲学论也好、音无彩名也好、幸福的生活下去也好,这些电波和思想内核才能成为作品的加分项。也正因如此,终之空remake才会增加新的视角与剧情,并尝试用克苏鲁解释世界观,以方便大部分观众都能够理解表层故事。
回到本作上,就个人观感而言,春end>true end>姬end,这并不是因为春end是最美好的结局,而是因为春end既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逻辑、人物弧光刻画得合情合理,也将作者想要阐述的个人观点清晰明了的表达了出来。反之,姬end中既没有将姬前辈和四叶心态上的转变刻画明白,也没有论证清楚作者的个人观点。
下面对三个结局进行展开叙述:

春end:春end的主题是“青少年的成长”,这个主题绝不算新鲜,在EVA的碇真嗣、Re:0的昴、无职转生的路迪乌斯上都有类似的情节,但这个主题胜在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能够引起大部分玩家的共鸣。本作不仅将春接受自己的两面性、四叶与钢琴和解这一表层故事写得既真实又易懂,还将作者的思想“不与他人比较,只要自己在意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传递给了玩家。在表现形式上,春end不仅有漫画,还有四叶的5分钟内心呐喊连珠炮,并且漫画处使用了卡农,5分钟内心呐喊使用了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这些非剧情因素都能够更好的调动玩家情绪,进一步提升这个结局的观感。

姬end:姬end的主题是“人生的意义”,这个选题过于宏大,古今中外这么多的哲学思想都在探寻人生的意义、寻找对抗虚无的方法,这些内容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论证并说服玩家的。素晴日也好、青空的加缪也好、少女终末旅行也好,这些作品几乎都花费了全部篇幅用于讲好这一个主题,而且作者为了让玩家能接受自己的观点,精心设计了笔下角色们的遭遇与内心转变,以此例证自己的观点。反观姬end,直到十三章进入阿卡西克图书馆后才开始大篇幅出现“生活的意义”相关的剧情,并且进入阿卡西克图书馆后姬前辈的内心刻画就一直不够清晰,长期与玩家脱节。更大的问题是,直到姬线快要结束时姬前辈都仍然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结果被四叶打了一顿以后,就开始拉着四叶畅谈世界有多么美丽,转折之突兀令人猝不及防。这样的表层故事实在是难以打动玩家,姬前辈的内心转变也并没有刻画清楚,也就难以例证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更难以说服玩家认同这一观点。

True end:走进储存着宇宙一切事物的阿卡西克图书馆,从宇宙构成到爱丽丝,从人的意义到恋爱与喜欢的本质,遍历6402373705728000个视角的世界,讲述的只是一个少年看清对方的失恋剧,这条线有种以大见小、返璞归真的浪漫感。然而个人认为这条线仍然存在四个问题:1.论据(表层故事)不能论证论点(作者观点)。true end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学生会长四叶与副会长春之间成为情侣然后分手的故事,这里的分手是多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四叶没有摆正恋爱的心态,没能够区分个人生活与恋爱活动,另一方面春存在精神洁癖问题,对感情也疏于打理,此外,对于学生这类过度依赖学校空间的特殊群体而言,一旦离开学校就很容易出现共处时间大幅减少的情况。最终多因素叠加才导致了四叶与春的分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双方没有正确看清对方,也就不能证明四叶其实不喜欢春。2.论点(作者观点)不足以服众。作者借四叶与C.S.博士之口,说出了“恋爱不等于喜欢”,“你不应该恋爱的”这一观点,但实际上这有因噎废食的嫌疑。恋爱确实会让人盲目,让人只能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但没有恋爱的盲目,就没有相处过程中的磨合,也就没有将爱情转化为亲情的机会。3.论据(表层故事)仍然存在叙述不清的部分。无论是副会长春的精神洁癖,还是图书馆里的四叶恍悟自己原来不喜欢春,这两个关键的内心转变都没有交代清楚,玩家无法理解春的精神洁癖到底对其恋爱活动产生了何种影响,也无法理解四叶以什么为论据推出了自己不喜欢春的结论。4.世界观存在矛盾。在本作的世界观中,世界是唯一的,不同的世界只是基础坐标轴不同导致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不存在true end中所谓的“可能性的世界”。将现实作为基础坐标轴,看到的就是四叶与春,将心理作为基础坐标轴,看到的就是ヨツバ和ハル,那么以什么为基础坐标轴能够看到成为会长的四叶,以什么为基础坐标轴能够看到留学归来的四叶呢?改变坐标轴导致的不应是角色身份与经历的变化,而应当是更加本质性的变化。作者采用所谓的“可能性的世界”实际上已经是在偷梁换柱使用平行世界的概念了。

PS.上文只评价了最表层的故事、最直白的作者观点,作者真正写入的内容与思想可能远比上面提到的要丰富,但正是这些最表层的故事、最直白的作者观点构成了作品的重点,这是因为:1.好作品不应是少数人的狂欢。大部分的玩家都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也分析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甚至“XX游戏结局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百度一搜一大把。因此在作品里面加入专业的知识和深刻的观点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将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深刻的观点融入到游戏剧情中,深入浅出的让大部分玩家都能理解并赞同才是值得骄傲的事。如果只是想写那些高深的知识与观点,大可去写文学作品、或者干脆发表论文。2.不是能够深挖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是只有好作品才能吸引人深挖。r11也好、邪恶冥刻也好、黑魂也好,这些作品不是因为剧情值得深挖才被玩家交口称赞,而是因为本身的故事和玩法足够有趣才能吸引玩家在这些作品上花时间。这些更深层次的内容并不能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只能在故事和玩法足够有趣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3.过度解读的内容无法证明。EVA的op歌词解读也好、mygo的祥睦姐妹说也好,这些解读和假说不仅有许多的证据支撑,而且也十分贴合剧情,如果不是后续采访与后续剧情证伪,估计许多人都会信以为真。说到底,作者也是人类,思维再怎么缜密再怎么革新,也不可能比得过成千上万人的集体智慧,因此各种玩家从各种角度各种专业方向上进行的解读,到底作者想到了哪些,没想到哪些,这些都是无法证明的未知数。
Tags:游戏
#1 - 2024-8-18 23:20
球状闪电
对True End的分析很好,把我觉得奇怪但不知道怎么总结的地方给说出来了。至于姬前辈破译坐标那段感觉只算个小插曲,不管用意是什么,效果是什么都不重要吧。
#2 - 2024-8-18 23:33
球状闪电
春GE和TE还有一个玩家交互上的区别:春GE中玩家操控主角追春,而TE选的选项是不追。这对于True End想要表达的点似乎也是削弱而非增强的:进入TE是不是不追(说明四叶并没有那么爱春)导致的,而非作者想表达的两人不合适?如果追和不追的主导权交给了玩家,那作者为什么能钦定选择犹豫不前的四叶才是True的、将GE解构掉的那一个?没有将文本审视地很细,但我当时玩完有这一个想法。
#2-1 - 2024-9-3 13:10
陈墨墨
四叶在图书馆看过春线了,后续仍是两人分手。无论四叶是否犹豫追春,两人都不能实现幸福。春线只是图书馆结局的一部分,所以被解构。
#3 - 2024-8-18 23:37
schobenhauer
文本(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而特定的真理——即隐匿于文本的意义之群,则被等分的撒落在了无数读者的体验之流。

长话短说,本人对该作所宣称的主题:认识你的症状。
#4 - 2024-9-3 12:50
陈墨墨(不寂寞)
针对TE的批评发表下意见:
TE意味着在所有的世界中,四叶和春都无法走到幸福的结局。
这是游戏的基础设定。如果不彻底接受这一条,也就无法理解“四叶并不爱春”或“四叶没有看清春”的结论。因为玩家很可能会一厢情愿地相信good end总归是存在的,如果恋情失败了是因为攻略的方法不对,而不是两人从根本上不适合(四边三角形不存在)。
因此,作者不必多么合理地解释两人为何不合适,四叶的恋情如何失败。人心难以把握,恋爱更是如此。既然一般gal中男女可以自然地相爱,那么在2236中两人也可以粗暴地分手。重要的是预定好的结局。
退一步说,作者为了解释两人不合适,一直在埋伏笔,比如春的精神问题,四叶的自卑与偏执人格。但作者无法枚举所有的情况,所以从结果出发,最后点明,四叶与春的性质决定了两人不可能幸福。最重要的是,四叶在认清这一点的同时看清了春,发现自己不爱春,之前只是陷入了romance或dream而不是love。
2236表达的思想可能很极端,因为作者定义“爱”时是站在全知视角下的:博士说“你不应该爱”,其实是在人类无知的基础上说,爱不存在(这一点有待商榷,因为姬线里对爱有其他的探讨,而我看不懂)。
至于世界观的问题,18维宇宙论只是文学设定,没必要较真。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