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宫饭》的叙事,其实像有关前期下迷宫的时间,不做任何提示的前提下,也可以从他们做了哪几顿饭,每顿饭的食材获取,角色对自己这一天饮食和摄入营养成分的评价,以及对应的部分空间位置判断出。只是大多数读者在初看时不会往这些角度去想,会自然而然地以为,这是一部抹消了时间空间连续性的日常漫。实际上只要稍微“提示”一下,读者的思路打开以后,许多地方就一一连通了。
设定集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我感觉相当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一套新的公式,告诉读者,原来这部作品是可以从这些那些不同角度去“再读一遍”的。读者在新公式下再去重新阅读,就得到了与之前初读时不一样的体验。宛如游戏的二周目使用了不同的攻略

。
第一遍粗看发现不了那些潜在的,埋于表面之下,互相勾连,相辅相成的大大小小的内容,我觉得既不是读者的问题,更不是作品叙事的问题,单纯是因为它提供了够多够连贯的信息,和反套路的形式,需要读者更集中注意,打破惯性思维去发现而已。
而《迷宫饭》的叙事对很多读者而言,不去特别注意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乐趣。用三分的注意力或许就能体验到七成的快乐。如果读者重看时加深了注意,或许就能发现其中更多互相关联的信息,获得八九成的快乐。
很多读者没注意到,其实单纯是因为习惯性的阅读视角和方式上的区别。很多迷宫饭读者在被打开了各种思路后,自己就能够自然地关注到那些潜在的内容了。还有人会开始梳理不同人物各自的时间线,空间关系图,相当于意识到作品内部的脉络,自己开始做发掘工作。甚至有人能主动参与到创作中去,发散出很多原作没有直接讲出来的信息。有些东西不直接讲不代表没有,恰恰是有迹可循的,有种属于每位读者各自的高自由度探索感。
所以我个人所见,不太可能有读者看完整部《迷宫饭》漫画后只记得最后是个he,和“好好吃”的笑话这一点内容,很多人印象里都会认识到这个笑话和这个结局的美好背后有多少互相嵌合的零部件,互相贯连的链条与管道,每个角色间有多少独特的个性和理念碰撞。
即使没有看到这些,看完《迷宫饭》后也应该会记得很多名场面和好创意。《迷宫饭》没什么金句,但是金点子、名场面却很多,粗略看一遍下来就能记住很多。如果深入来看,《迷宫饭》其实是将金句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内里的叙事隐性呈现出来了,不将金句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故事和叙事让人浸润,自行感受到。
有关NPC的塑造问题,个人也有不同看法:新入队的角色和大量的NPC都有他们的充足刻画与记忆点。他们分别展示了世界中价值观、人生观等认知观念的不同侧面,再与主角团的迥异个性与认知产生碰撞,在碰撞中有互相理解,又保留了各自的不解。且这种碰撞有大有小,也不是只出现一次,反反复复,此起彼伏,互相联系,一直持续到结尾以后。《迷宫饭》对无论主角配角乃至边缘角色的塑造,都体现出一个他们在做自己,而非向着主角靠拢,过于迁就、迎合、衬托主角。个人就很喜欢对伊津津美和卡布尔的塑造,到最后他们都游离在主角团之外,没有被染成同样的颜色,又有着自己性格上的丰满。而且体现了这种理念的边缘小角色也有很多,比如俊朗小队里的飞燕和红千鸟,卡布尔小队里的女矮人戴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