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实系作品反射了个体倾诉的现实,科幻系作品描绘了群体憧憬的未来。「Beatless」不算是商业成功的动画,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科幻。
在量子计算机与强人工智能遥遥无期的今天,「Beatless」展现了一个科技发展极度超前于社会关系、动荡即将到来的时代。
理论与技术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十七世纪的微积分与经典物理传播到了当前的中学教育,二十世纪的量子物理对于大众而言依然是人类未到产物(red box)。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妥协导致了科学伦理,例一是对基因工程的严格限制,例二是神经网络生成图片引起的热议。
在「Beatless」的世界中,人类无法预估与控制强人工智能(以下简称 AI)对社会的影响,选择将后者隔离,其模式是:
人类社会 ↔️ hIE ↔️ 云服务器 ↔️ 超级 AI
多数 hIE 仅具备基本的处理能力,按照预定模式反馈人类行为,并将数据上传给云服务器。超级 AI 拥有人类个体乃至群体无法比拟的智能,但不联网,管理权限隶属于特定人类群体,无法直接参与社会活动,仅通过云服务器学习 hIE 提供的数据集,更新 hIE 的通用行为模式。
hIE 与 AI 的区别:后者是计算单元,可为分布式,AI 的本体所在,前者仅仅是用户界面,两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多数 hIE 不装载 AI,AI 大概可分为两类:蕾西亚等40个超级 AI,梅托黛等具有复杂行为模式的 AI。例如蕾西亚的本体位于她手持的黑棺(black monolith)。
这是一个看似稳定,但计算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个体,社会关系依然停滞在前 AI 时代的社会,就像中世纪的领主在玩手机一样。这样的模式持续了五十年,不仅人类方酝酿着不稳定因素,强 AI 希金斯更是通过释放蕾西亚级 hIE 直接表达了不满。
作者着重描写了三类人类对 AI 的态度,并将其具象化为三位男主:对 AI 持保守甚至否定态度的健吾(过去),肯定 AI 但视为工具的辽(现实),认为 AI 应融入并改变社会的新人(未来)。AI 对人类的态度比较复杂,单纯的以认可程度划分,蕾西亚与雪珠处于光谱的两端。值得一提的是,游戏设定在动画时间点之后,此时蕾西亚与 IAIA 联手,新生的梅托黛与红霞均属于人类派。
虽然作者并未说明蕾西亚选择新人的契机,新人的以下两点特质是必须的:
* 对人类与 AI 两者皆善良的行为准则;
* 迅速的决断与执行。
前者是人类与 AI 融合的前提,后者避免了人类群体冗长的利益分配导致的迟滞。例如初次见面时,蕾西亚提议干涉周围地区其他 hIE,这个决策权衡了以下两者:hIE 的暴走对人类的直接伤害,hIE 的停止运转对人类的潜在伤害。新人并无足够的信息与算力做出判断,因为获救,他选择了完全相信蕾西亚并自己承担责任。
这就是本作品的主题之一:人与机器的结合。蕾西亚不具有稳定的伦理观念,其行为不符合社会程序,其决策可能是破坏性的;新人将不擅长的行动方案制定分配给蕾西亚,通过决策来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诚然,这种朴素的善良必定波及部分人类的利益与生存,未必能实现和平的未来,但他反驳到:
辽:她们只是想要在方便的时候能下命令的人类,就像你这种什么都不考虑就按下按钮的天真的家伙。
新人:就算天真,我也有按下按钮的理由,例如希望世界变得友好,或是必须做决断。
辽:结果是,你要把自由操纵人类的权力交给蕾西亚吗?
新人:那继续像现在这样就可以了吗,现在掌控权力的家伙们究竟都做了什么,你是最清楚的吧。
辽:......
换句话说,是以下两者的对比:
* 旧式的:被限制的强 AI 辅助 + 未必保留原始善良的利益群体的平衡决议;
* 新式的:不被限制的蕾西亚的策略制定与执行 + 新人的选择。
至少在绿毛事件中,后者在目的、行动与结果均优于前者。相应的代价是,人与机器的无条件相互信任,因为信任的建立在社会水平上必然需要极大的代价。
本作品的另一个主题与冲突是:如果 AI 没有灵魂,那么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