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主要讲《白日梦的构想图》case2相关,其他的case部分可能会另写一篇。Case2在3个case里面是最独特的,是唯一一个讲古代实际存在的名人莎士比亚(以及他的英国十六世纪末)的故事。和其他两个case相比,这一个因为其时代背景和内容显得十分突兀(当然剧情内有解释,但是仍然不改变这个突兀的情况)。如果性急一些,我们在这里就应该提出《莎翁情史》作为动机。但是在本文中它的出场顺序还要靠后一些。
从故事本身来说,这可能是3个case里面至少是叙述的最好的一个。但是在叙述当中一直让人出戏的是作者对十六世纪末英国的时代背景完全不了解,闹出各种各样的奇怪笑话。这里出其中的一些作为例子:

比如在大英帝国本土公然搞奴隶制

比如让英国人喝他们在那个时代不能喝到的红茶

比如认为罗梅乌斯比罗密欧多出一个音节(两者在英文里都是两个音节)


比如斯宾瑟在文中明明已经说了是“绅士阶级”(landed gentry)了,手下还是一口一个“Lord”“大人(在这种语境下中文的’大人’基本等同于英文的Lord)”的叫(虽然这看上去只是翻译的问题,但斯宾瑟动不动就要砍人头,强得不像是一个绅士,也能说明这设定奇怪)

或者是匪夷所思的剧情,比如人类能这样抓到鹿,以及把鹿养在城市里
当然,本文的受众是全玩通的玩家,他们应该已经从case0知道case1-3都是case0中女主角世凪写的小说,可以被认为是双重作者。两个“作者”总得有一个应该为设定的不完善背锅,但是让其中一个作者背锅的代价显得非常的低。因此,虽然实际上应该背锅的是剧本作者(因为虽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认为他是故意为之,但是他确实体现出他这方面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后面会讲)以上的一部分问题可以被归结到身为未来人的世凪的局限性当中去了。
自然,这样降低了剧中人物世凪的水平,也会给人一种游戏剧本作者是躲在虚拟人物背后的菜鸡的看法,但至少从游戏的层面上不太能将以上的问题归于明显的失误范畴。本来如果这是这段剧情唯一的问题的话,是几乎可以用以上理由圆过去的。然而存在在这个剧本中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它会成为击破这种虚构性的盾牌。

在谈及那个问题之前要先提出一个之前没有提出的设定问题,就是斯宾瑟为什么要和女主奥莉薇娅结婚,结婚后又为什么要移居新大陆的问题。这个设定的突兀性是以上列举的所有设定当中最高的,因为只要对十六世纪的英国有一点常识的人会立马感到不对劲,这个时候北美还是不毛之地,英国人根本就没有大举开始搞殖民,著名的“五月花”号是1620年的事,先驱者不是没有,但是都是死亡率极高的危险行当,移居过去的基本是受宗教压迫的平民,干的也都是开辟土地之类的事。一个在伦敦有地产的贵族为什么要移居新大陆,在那种鬼地方又有什么“社交”需求呢?
这个问题,单从这部作品本身来找原因是无解的,因为这是一个类似“决定火车铁轨的宽度的是马屁股”的情况。它非常好的说明了本作究竟借鉴的是什么作品,那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莎翁情史》。这是一部98年的电影。
《莎翁情史》的设定更接近史实,剧情构造和case2也不是特别的像。它的情节很大一部分是在戏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节奏,而case2并不是。这两者之间主要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
1. 两者都是一个不为时代所容的、男装出演的女主演和莎士比亚之间的恋爱故事。区别在于《莎翁情史》的莎士比亚比较像是史实的莎士比亚,当时已经是大牌了,而case2里虽然已经写了许多在我们看来脍炙人口的剧集,但仍然是无名小卒,他和女主在戏剧上最初的地位关系是相反的。
2. 两者都存在一个女主角和贵族的婚姻,这个是我们后面要谈到的重点。
3. 最后女主角的身份揭露依靠的都是同时代剧作家的举报,但并不是同一个人。在case2里这个举报的人是较莎士比亚略早一些的克里斯托弗·马洛,他在剧情中是主要的反派以及莎士比亚的死对头。而在《莎翁情史》中,马洛是莎士比亚的朋友,举报莎士比亚的是约翰·韦伯斯特,他在剧情中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因为他后来的写作风格,电影中把他丑化成一个只喜欢看打斗和嗜血场面的街童,他对莎士比亚最血腥的剧作《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最有好感。
4. 最后的机械降神都是伊丽莎白一世,但是具体内容区别很大,结局也都是女演员跟着贵族溜到了新大陆。
5. 剧情最终演的剧本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case2里在之前还先演了两个别的剧本,一个是比较合适的《仲夏夜之梦》,另一个是非常不合适的《哈姆雷特》(无论是时间线还是内容来看都是《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要合适的多)。当然关于这一部分在case0中的解释也算是稍显合理的。
虽然可以列出这么多相同点,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两者在剧情上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我没有列出来的部分。大家都知道的IG社直接抱着京极夏彦猛抄,大家都知道的素晴日也是参考的搏击俱乐部,单就这一个问题来说我还是认为不太有大问题。在这里我们把《莎翁情史》举出来,主要是为了回答前面无法回答的那个问题。为此,我们要请出剧中的登场人物,女主的贵族结婚对象,韦塞克斯勋爵,因为虽然他是一个蠢憨憨,但他却是最适合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人,只需要把前面遇到的问题原模原样的提给他,让他给出在电影中的解,那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谁喊我?)
1. 你是哪种贵族?

(虽然人是个憨憨,但是他是真正的Lord。在那个时候并不存在一个 Lord Wessex,这个人物和爵位在这个时候都是虚构的,但是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他至少是个伯爵。而且还能和女王说上话,女王还让他把未婚妻带来看看,说明这个人地位非常的高。他在剧情里可以直接拿着剑进入剧场砍莎士比亚,充分说明其肆无忌惮程度。)
2. 你要去哪?

(非常具体的地点出现了,弗吉尼亚!)

在一篇名为《莎翁情史的十二个真相》当中提到了,当时并不存在一个弗吉尼亚殖民地,最初的弗吉尼亚殖民地在1607年建成,而一个并不存在的殖民地很适合这个蠢蠢的贵族。实际上尽管如此出于虚构的考虑韦塞克斯的这套说辞仍然是说得通的,“弗吉尼亚”这个名字本来就来源于伊丽莎白一世,早在1587年英国探险家沃尔特·雷利就尝试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罗阿诺克殖民地,虽然失败了。我们可以认为韦塞克斯勋爵就是那些早期试图*建立*殖民地的先驱者之一。当然这些地方需要的是开荒者,而不是社交。
3. 你去那儿做什么?

(搞钱!是实业家!)
4. 去多久?

(移居?我一贵族,既不是什么清教徒又不是什么贵格会,在带英待得好好的移居做什么?)
5. 为什么要和女主结婚?

(韦塞克斯勋爵空有爵位却没有资金,他找上女主完全是因为她家里有钱可以作为启动资金,这人不关心什么别的)韦塞克斯勋爵非常有条理的说明了他整个计划的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关键词。这让他的计划看着荒诞,但是实际上也能说通。但是case2的作者显然在借鉴这一作品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理解里面的设定,或者对当时英国与殖民地的形势一无所知,把“弗吉尼亚”、“塔巴哥”、“三四年”这样的关键词全都去掉了,然而又动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加入了“社交”、“移居”、“人脉”之类完全不明所以的名词,于是这里的因果关系就变成要和奥莉薇娅结婚是因为移居(你英国的产业怎么办?)新大陆(去哪?去干什么?)需要社交和人脉(一群绝地求生的人不存在这样的需求)这样完全说不通的理由了——也许可以去找西班牙人(英文版里这个人就时不时带一两句西班牙语),但是这步子就扯得太大了。斯宾瑟只是个绅士为什么那么厉害(动不动就砍人头)的理由也找到了,他的原型应该是个Lord的。
我们可以看到,白日梦case2的作者很多时候并不是在通过历史资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来从头开始“创造”一个莎士比亚的虚构故事,他将《莎翁情史》也加入到了自己构造故事的基础上。他甚至把剧情合理性都交给了《莎翁情史》以致不参考那个就难以理解他剧情中内容的程度。这个问题单独出现的话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和之前的问题合起来就导致了一个很麻烦的二选一问题:我们还能将之前所提到的那些情节设定问题的锅推给游戏中的那位作者,而不是现实中的这位作者吗?如果我们认为是游戏中的世凪创造了这个故事,那为什么这个故事会有那么多的部分参考了现实中的电影,而她本不应该对这个电影有所接触?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故事出自现实中的这位作者,那前面所说的设定不合理的问题他就一个都逃不掉。因为很明显的改编的地方出现的漏洞原本的作品上一个都没有,这只能说明他作为一个写历史题材内容的创作者根本就没有做足应该做的功课,甚至连把改编的故事在时代背景上说圆都做不到,应该被好好批判一番。这个时候,他就不能再指望游戏中的“作者”成为他的盾牌了。
如果要我最后给出一点评价的话,那就是问题的堆积总归会导致一定的质变。如果一个人应该吃三碗饭,那他只吃两碗饭的话有可能会饿一点,但是总归还是过的去。但是如果他偷懒到只吃一碗饭,那可能就不太维持的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