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是反战还是反战败,但作者笔下经历着战时的他们生活着,失去着,受苦着,不甘面对战后只有徒劳的失去的骗局,但最后又重新归于平静,漫漫地重新回到劳碌平凡的日子。在这些苦难波折的日子里,唯有那一天选择你,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现实吧。/“我从来没死过,所以不知道死亡是否是最大的不幸。我也从来没有当过别人,所以或许也不知道所有的生命是否有多么尊贵,多么美好。”选自作者后记
极为克制与沉静,聚焦于战争背景下的普通民众,他们善良、坚强、愚昧,依靠着平淡的幻想,紧握着小小的幸福,过着理所当然的生活。战争对他们来说如海上的战舰般遥不可及,只能从作为生存基础的食物中认识到战争的持续——直到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暴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熟悉的风景和人如泡影般轻易破碎,当认识到摧毁他们一切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谎言,当右手描绘的世界变为左手描绘的世界。人们该如何活下去,又该去相信什么?在此本作的态度中蕴含着悲悯与坚韧,「即使少了些什么,每个人在这世界上也还可以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也许是留存在心的回忆,又或是其他的珍贵之物,总之我相信人不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这正是生活的可贵之处。
河野史代是真爱画“广岛原子弹”相关的漫画。能看出作者做了不少功课,但内容上仍然局限于纯诉苦,不太喜欢(不过刚看了部欧美漫画再看这个,感觉还挺治愈)。原子弹问题应该怪的不是美军,而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把“反战反天皇的人”打为“非国民”的狂热民众。原子弹的无辜受害者也是那些虽然反战,但害怕被打为“非国民”被抓而不敢说话的人。
优秀的故事,着重于二战这一宏大背景下的小家是如何逐渐被战争(作为暗线)阴影所笼罩、毁坏,但也不乏充满生活气息和家庭氛围的片段。最后的结局不算太差,作者已经仁至义尽了。作者对当年从史实、战机种类到穿搭、生活用品等各方面的考察都极为细致,这点深得我意。简笔画的风格很有特色,就是刚开看的时候分不清谁是谁 ( 。人物塑造比较缺乏,但也可以解读为非常贴近现实的,毕竟作为类似纪实的作品。我想,玲的形象大概是当时日本不少平民百姓的缩影,裕仁投降时她的反问更是直击人心,值得日本国内以及国外的民粹和极右翼多读几回,虽然大概率没用 (当然,可别让他们理解成表面意思了) / 朝鲜国旗在日本的国土上冉冉升起.....「我们,也要向暴力屈服了吗?」
想了又想,这本书写的就很别扭,既写了日本侵略时期,日本国民所遭受的“苦难”,又有一些暗讽侵略战争的东西,但是又因为我琢磨不透日本人的心理,也不清楚这究竟是讽刺,还是日本人独特的恶趣味。总之,作品给我一种很拧巴的感觉,主题不明确,完全比不上哆啦A梦中一句“日本就要战败了”这一句反战意味重⊙︿⊙
河野的画功确实很强,但是我并不喜欢这个故事。作者对于日本挑起的这场战争的态度有些暧昧不清,这是一点;还有就是故事有些流水帐,故事性和人物塑造都比较薄弱,看起来像纪录片不像是漫画。值得一提的是漫画中女主对于日本战败后的反应非常写实,历史中日本某些人的反应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