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本作竟然成书于60年代,整体的布局、诡计和凶手设置还是很有意外性的。三个密室环环相扣,瓦斯密室直击日常生活盲点,手法简洁可行个人相当中意(美中不足的是大概由于时代因素,我完全不知道XXX要通电才能运行)吊棚密室的定时机关也算合理,缺陷在于为构成回环,凶手的XX行为太理想化了。力求使推理过程清晰易懂的努力值得称赞:时时刻刻在为读者梳理线索、列时间线、更新人物关系表,机关示意一目了然,案件平面图居然还附带总结说明。老一辈作家的文笔值得信赖,叙事流畅不枯燥,故事情节很有老派本格+社会派的味道,流露出的观点确实陈旧了些(倒也不必过多苛责)总体值得推荐。
放在60年代确实是本好书,但搁现在,那只能说手法和凶手都太好猜了。不过作者花百分之四十三篇幅阐述五位女子的生活百态写的还不错,就是老套了点/6.4
很传统的本格故事,作者文笔很好,用了很多暗喻,整个故事的氛围渲染也很有感觉。凶手的设置和布局虽然现在去看其实并不少见,但本书是1960年写成的,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很出人意料,很惊艳的。三起不可能犯罪环环相扣,布局相当工整和故事结合得很好。我特别喜欢第一个密室诡计,利用了即使放现在也很常见的生活常识,操作简单,突出了一种简洁美。最后小牧和静子那不顾一切的爱情也很令人动容。总体是一本很不错的推理佳作,强烈推荐!
在两个不可能犯罪中嵌套了交叉作案诡计,虽然有些不够严谨,整体构思在社会派里还是属于相当厉害的。但不得不说,包括本书在内的早期社会派推理,向“社会”升华、希望引人沉思以及煽情的过程都突兀无比,情节设计感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是为社会派而社会派。这点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早期大家的作品都概莫能外,直到后来社会派越来越成熟,这种情节上的编排才慢慢自然起来。拿本书对比一下后来的社会派《火车》和当前的社会派《绝叫》,可以感受到社会派不同时间阶段巨大的差异。
看到最后还挺意外的,没想到还真是这样。本身的人物塑造和推理其实显得比较古早。而这个模式以本作的出版年代来看似乎可以评价为原型级别的作品了,像是本作两年后出版的《献给虚无的供物》中就提到过,同时像是麻耶和三三都写过此模式的作品,总的来说还是值得推荐的。
小说评价: 确实是质量不错的兼具社会派与本格风范的作品。 大梗点的设置其实早有预见,不过考虑到时限问题,大概也确实配得上“超难猜的凶手”。三个诡计中,第一个密室诡计里的盲点设置有点意思,其他两个质量也尚可。最后的伏笔回收与反转稍有意料,不过确实也有巧思。不过,笹泽左保老师口中的浪漫倒也的确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