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是先看《冥王》的动画好还是漫画好 | yui | 7 replies | 2024-6-30 |
这剧本放今天感觉有些腻了 | 安娜梅森 | 0 replies | 2024-2-8 |
关于布拉邬1589 | 白骨 | 0 replies | 2023-11-12 |
这番连几个正经战斗画面都没有? | Ceriv | 2 replies | 2023-11-5 |
Pluto的剧情和制作连8分都上不了? | Keepray | 7 replies | 2023-11-5 |
  | 更多讨论 » |
中规中矩的制作,原作的深度限制了作品的高度。机器人被设定为缺失情感机制,进而通过模仿人类而获得真正的情感,这一命题过于古典而缺乏新意,也使机器人完全依附于人类而丧失其“他者性”本应具有的巨大想象空间。
怪不得Gesicht这么眼熟,原来和monster同出自一人,打着手塚的旗号所以我对过时主题我没什么太大要求,还奇怪故事背景怎们预言这么远结果是21世纪的作品。八话相当于一季半的长度充分展现了浦沢的经典风格漫画叙事,不过节奏好了很多,至少比2012年就在我桌面,伴随了我6台电脑的看到第31话的monster的要紧凑。相比于中盘毁机器人和一些科幻概念讨论,结尾处理的有点意思,七大人工智能有十个,Dr.ルーズベルト、高地/哈萨德和布拉邬1589,然后伴随史诗交响乐片尾曲,听着还挺舒服。
仇恨的传递的宿命螺旋,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转化悲剧:阿布拉因中亚战争丧失妻儿心生仇恨而制造PLUTO复仇;战争中机器人自相残杀;幸存者因同伴之死被仇恨裹挟,最终选择以暴制暴,产生新的受害者。《PLUTO》以“仇恨”为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光谱——它既不鼓吹以暴制暴的复仇循环,亦不空谈乌托邦式的宽恕,与《进击的巨人》的绝望不同,它通过“记忆超越”提供救赎可能,但未给出明确答案,它如剧中出现的“海浪”意象——不断拍打、褪去,留下永恒的叩问。正如御茶水博士结尾对阿童木“仇恨会消失吗?”的回答:“我不知道”,在故事的最后,它以一种美式英雄主义的姿态宣言:真正的和解不在于消灭仇恨,而在于将其转化为集体记忆的悲悯。阿童木继承死亡机器人的情感,让仇恨从私人复仇升华为对生命脆弱性的共情。这种“未完成的圆满”迫使观众直面人性的矛盾,以消解剧中核心矛盾,不免让人遁入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