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定格动画的体验和小时候读书的体验差不多。焦虑,挣扎,无比着迷。影像的质感和原作太搭配,不过略微丢失了作为童话的感觉,或许是我的心境也早已大变了吧。看着画面的演进,沉睡的记忆都从童年深处上涌,想起外祖母家深色的窗帘、昏暗的客厅,我趴在地上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想起渡渡鸟的叫声,想起柴郡猫(当然这里好像没有出现),并为那句”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感到久久不解。感谢这部作品,十多年后我依然没有尝试去完全弄懂她的含义,我只是坐着,一无所惧,沉醉在光怪陆离又模糊不清的文本、影像、梦境和童年记忆中。
童话本身因被设计而生成出的那些不自然的情境,经常在阅读者长大之后被第二次解读。然而史云梅耶运用定格动画的手法,采用真实器物来进行表演,更是给这种“第二次解读”赋予了纯粹的诡异与惊悚之感。不过视者的新鲜感也会在一个小时以后消退,在重复性的鞋匠和兔子的场景中走向绝望,或者说我更希望这一个爱丽丝的迷宫在空间中的成立性能更加显著一些,不至于随着开门关门就丢失了节奏上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在动画中是由兔子,饼干,墨水,以及类似场景而实现的,但这些弱连结也挺让观众疲惫的)。另提:真有孩子看这部爱丽丝长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