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shiraki »日志
【译文】日常的去向(其三):保卫学校的战斗——《少女与战车》《LoveLive!》


2025-3-21 16:20 /
其一:室内空间的崩坏/从日常迈出的第一步
其二:作为战场的日常

到这篇为止进度才刚刚一半不到……

-----

保卫学校的战斗:《少女与战车》《LoveLive!》

Tsumuji:让我们现在稍换个视角,也关注一下Kirara系以外的作品的「日常」。在2010年代,有《少女与战车》和《LoveLive!》(2013)这样的和日常系相当不同的作品成为讨论热点。

Teramat:很惭愧,我之前没怎么看过《少战》,为了准备本次座谈会,我从头到最终章全部都看了一遍,非常有趣。

Noirse:我也重看了一遍。播出的时候看得有点困难,但这次看得很开心。虽然和剧情没什么关联,但是把舞台设置在巨大舰船上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无限地带23》(1985)。在《无限地带23》里,地球已经因为战争而荒废,故事发生在出发去寻找新天地的宇宙飞船上,主角们所居住的区域,当权者们为了更好管理,而重现了最为和平稳定的1980年代的东京。现在再一看,或许比播出当年还要有讽刺的意味。

当然,《少战》大概并没有含有这种讽刺的意图,但是女高中生们开着战车,在怎么被炮击都没有问题的、沙盒一般的城镇中来回行进,取决于你的视角,可以是非常意味深长的。《机动警察剧场版2》中有一句著名台词「把战争推到显示屏里的另一端,忘记这里只不过是战线的后方」,给人感觉带有很大的讽刺意味。

Teramat:把军事趣味和美少女结合起来的「萌系军武」,很多就是在体现以自卫队为首的战后日本的扭曲。虽说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吧……

《少战》个人觉得有趣的点是,纱织用印着时髦图案的靠枕之类的东西来装点粗犷的战车的内部。这让我想起了《轻音》里的部员们各自把私人物品带到部室里,把那里改造了成舒适的空间。这么一说,战车内部的空间就相当于日常系里的教室一样。但那里完全不是可以轻松聊天的地方,而是要为了胜利,给同伴下达正确的指令、正确地操作战车……等等,进行非常紧迫的交流的空间。不光狭窄,还充满噪音、震动和机油的味道。而如果没能胜利就要面临废校,是必须主动向外部出击的状况。这和「室内空间的崩坏」感觉非常相似。

还有,主角美穗明明是因为不想再继续战车道才特意转学的,结果还是被朋友硬拉过去不得不继续战车道,这个情节让人有些无力感。这可以说和《Eva》的真嗣处境有非常相近的地方呢。无可奈何而不得不驾驶Eva,不得不和自己的父母对峙。不过《少战》最后是取得优胜的happy end就是了。

Noirse:虽说是happy end,但对我来说TV版的那个结尾方式太难受了。所谓「回到了以往避讳的战车道,现在感觉很开心」,到底有多少是真心,我觉得很难说。是不是如果不这么对自己说的话,也坚持不下去,所以只好先这么安慰自己……我总这么感觉。

Teramat:我很明白。美穗在新学校也不得不全力投入战车道,不都是因为输掉就要废校这种不讲道理的原因吗。我在《日常系动画的「软核」》的后记里也写到过,部室变成战车这件事非常有象征性,意味着安心安全的照护空间不复存在,撑过激烈的竞争之后才能终于喘一口气,变成了非常严酷的世界。本作中有一幕是商量要不要向对方投降,最后因为废校的事,连输掉和放弃都不被允许了。假如没有废校的事,也就没必要那么拼命去赢,说不定就会发展成《幸运星》那样悠闲的情节。

在这个意味上,最终章(2017-)里从废校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改成了去避免敬爱的笨蛋前辈的留级和去争取特招生资格,设定成这种喜剧性的动机让我感觉特别好。

Tsumuji:这个时期的动画经常出现「废校」。至于《LoveLive!》,如果没有废校的话,大家没有成为学园偶像,海未继续练弓道,穗乃果吃着面包……我觉得会是这有世界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时期果然还是要说内部空间的崩坏。

Teramat:是这样呢。要说就是在封闭的、亲密的空间瓦解的时候,如果不和同伴们合力战斗的话就不能维持下去这日常,这样的方向。如果用2000年代批评术语的说法,大概可以说成是「日常系决断主义」。

Noirse:稍微从别的角度来看的话,最近的迪士尼长篇动画电影,有不少是关于对「放弃」的肯定。舍弃简单直白的happy end而选择另一条路的作品似乎在增加。《心灵奇旅》(2020)就是其典型,一直心怀成为爵士乐手梦想在学校当音乐老师的主角,虽然抓住了成为职业乐手的机会,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梦想回到学校继续当老师。虽然会让人疑惑,这样是不是就好,但是就算不是理想中的未来,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肯定这种蕴含痛苦的决断的作品之所以在逐渐增多,大约是因为重视多样性的时代潮流吧,觉得不应该只有一种happy end,而是应该各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是看《少战》的话,虽说是10年前的作品了,但给人感觉已经完全是在做迪士尼已经放弃的方向。只不过,我觉得这是重视家乡和地缘的日常系动画的保守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Teramat:《少战》的舞台,茨城县大洗町作为「圣地」而出名了呢。在作品中保卫自己的学校,在作品外为地区振兴做贡献。这正是在地方践行了福田恒存(译注:日本战后重要的保守派思想家)所说的「所谓保守就是守护小巷里的荞麦面馆」。

感觉一直都在说比较沉重的点,那我要说一下,战车大肆破坏大洗的街道的画面特别有爽快感和背德感,特别好。因为室内空间的崩坏而不得不到外界去,这除了意味着要面临严酷的竞争之外,同时也意味着某种「自由」的经验。表现这种自由的,就像刚才Noirse-san也提到的,是战车在街上纵横驰骋、肆意破坏建筑物的场面。一个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切皆有可能的空间在此展开来。反过来说,在茧一样被保护起来的房间里,墙壁挡住了一切,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这种自由……或许就是风评不太好的「新自由主义」本身,也是由室内空间的崩坏而首先得到的果实。这和我喜欢的《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主角御坂美琴在街上使出「超电磁炮」是相似的自由。

Tsumuji:这部分也和《LoveLive!》是相通的。《LL》第一话有一幕是穗乃果突然唱起了歌,而作中也没少把街头当作Live现场。比如说动画里就把《Snow halation》的Live放在了街头的特设舞台上。这就和《少战》一样,在如何自由地诠释「开放空间」上发挥着想象力。

Teramat:我认为您说得很对。在这种意义上,并不是单单将日常保守下去,而是还始终伴随着将其突破的、破坏的快乐。所以,在我看来有种「结构改革时期的自民党似的」(译注: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说小泉的经济改革?)和「日本维新会似的」感觉,但再说下去该有人骂我了,我就此打住(笑)。

To be continued⇨
#1 - 2025-3-21 19:46
ドリドリ(Payton ガチ 河源木桃香推し)
「结构改革时期的自民党似的」我也觉得是90年代以来的自民党新自由主义改革,尤其是以小泉相为代表的邮政民营化,国铁拆分成JR东西等私营化政策。再往后的战后政权更迭就要到09-11年了。

不过所谓的日本维新会的内容我还没有任何头绪,毕竟日本维新会主要的地盘是关西地区的大阪府,而且尤其是以大阪维新会为主的地方性政党为主。和全国性的势力还相去甚远。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