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panda »日志
狼与香辛料,神明与信徒


2024-8-15 17:32 /
以下内容基于新版前19集(至旧版第二季第6集),并且受这一楼的讨论所启发。


赫萝是丰收之神,象征着一方信仰。

而在中世纪设定下,难以绕过的一个大背景便是高级的信仰——宗教。
宗教之所以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政治权力基础,一个根本原因是有着像《圣经》这样的足够宏大的原典供信徒们去信奉、追捧、解读、倚仗和坚守,而信徒通常也相信原典中的至高神明一定会奖赏他们的虔诚。这样一来,神明与信徒通过原典建立起来了互利互惠的契约,并且是足够数量的信徒支撑起了神明的力量。


但对于不成体系的民间信仰来说,赫萝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却是极为脆弱的。虽然同样也产生了“你信仰赫萝,赫萝就会帮你调节时令”之类的契约,但并不存在客观上具体的、固定的原典来作为基石,只是凭着不稳定的口口相传和例行的祭典。再来,赫萝所象征的内容太过于狭隘,只有丰收这一项,而这一点终究会被生产力的发展所取代。于是,人们越来越失去了信仰赫萝的必要。作为神明的赫萝却逐渐失去了被信仰的地位,陷入了越来越孤独的处境。

赫萝最初成为丰收之神时,是与人达成了约定,并且感受到了来自人的温暖。

可以推测的是,赫萝作为丰收之神所追求的,正是基于这一约定的契约所构建起来的与人之间的关系性。但随着契约本身不再为人类所需,赫萝与人之间的关系性也就越来越脆弱,像是被置于不胜寒的高阁,只落得令人惧怕的外形,发出“孤独是致死的疾病”的悲鸣。


神明的身份再也无法为赫萝提供温暖后,赫萝就褪去了身上神秘的信仰色彩、褪下令人畏惧的庞大的身躯,化作普通女孩的模样,出现在了偶然经过的旅行商人身边,并与旅人逐渐构建起新的契约,这一契约不再是基于信仰的神秘色彩,而是更像同伴、伴侣间的习惯与默契:劳伦斯为赫萝提供物质保障和情感寄托,赫萝为劳伦斯的生活提供了情调与乐趣。在这契约中,最妙的一点在于,在这以商业活动为核心的剧情框架中,两人之间最无法否认的关系,是那基于“借款”而形成可以量化的利益关系,也就是物质上的“契约”——这正是所有商业活动的基石。这样一来,二人的关系被牢牢地绑定。


但赫萝并没有完全脱离神性。虽然都知道赫萝神明的设定,但在看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意识到。
其中一方面在于前述所说,神明是需要靠着信徒来支撑的,而当下却只有劳伦斯一个“信徒”。正是出于身为神的孤傲与再度被抛弃的危机感,赫萝常常会表现出孤寂与自怜自悲,甚至像黄铁矿篇中一样情绪失控。


另一面,则必须从劳伦斯的角度出发了。
在没有遇到赫萝的时候,劳伦斯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旅行商人,为什么突然要频频走险,还总是落得狼狈,最后在赫萝的帮助下才极限翻盘?
今年满二十五岁的罗伦斯是一名旅行商人.他在十二岁时开始跟随旅行商人亲戚学习,到了十八岁便自立门户,身为一名旅行商人.罗伦斯还有很多不曾去过的地方,对他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罗伦斯也有着旅行商人都会怀抱的美梦,那就是在累积积蓄后、在某个城镇拥有一间商店.然而,距离美梦成真的那天依旧遥远。如果能够碰上什麽好机会.要实现美梦或许不难。可惜那样的好机会都披人商人用钱买走了。
    况且罗伦斯还常因为别人拖欠货款,而必须载着堆满马车的货物四处奔走.就算发现好机会,恐怕也没有余力去抓住。对旅行商人来说,好机会就像高挂夜空的月亮一样,遥不可及。
在中世纪的世界观下,劳伦斯的活动常常会受到教堂的桎梏;而在金币篇和牧羊女篇中,教堂也是作为反派形象出场的。但为什么劳伦斯在剧情中会频频念叨些“神明”相关的话语呢?
修道院刚开始建盖时,罗伦斯以为可以招揽到新顾客而满怀期待。可惜修道院似乎不跟民间商人往来,而是以独自的通路调度物资,罗伦斯的期望因而落空。
    虽然期望是落了空,但是修道士的生活并不奢侈,他们甚至会下田耕作;就算做成了生意,可能也没有太多利益可图。不仅如此,或许还有可能被迫捐款,或者被倒债。
    单纯就买卖的对象来说,修道士比盗贼还要恶劣。不过,只要能够和他们做生意,对商人来说还是有好处。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赫萝,劳伦斯才有了底气与并抓住机遇去铤而走险;而正是因为两人之间十足的信赖,才能在紧要关头反败为胜。有意无意中,劳伦斯已经将赫萝视作真正意义上的“神”了。
(一点延申:劳伦斯带赫萝借钱被拒,可以认为是异教徒遭到排挤)

于是,赫萝与劳伦斯之间的情感关联,充当起了一种全新的信仰;两人之间物质性的利益关系,成了这种信仰能依仗的契约。赫萝与劳伦斯二人的关系,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神明与信徒的关系。

再者,从一些标题的设置,也非常能够看出端倪了:ep6.商人与不讲理的神、ep19.无形的神之手与难解的狼之心(旧版s02ep6.狼与信用之神)

我们可以说,赫萝的神明身份,已经完全由“丰收之神”转化为了“商业之神”。

所以,你信神吗?

#1 - 2024-9-8 20:53
先生(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
赫萝身上没有禁欲的新教伦理,作为商业之神怕是不太合格哦
参见我在旧版第1季第3集新版第3集的讨论

此外,
基于“借款”而形成可以量化的利益关系,也就是物质上的“契约”——这正是所有商业活动的基石
这是金融活动的基石,商业活动,可以有更原始的钱货两清的形式
#1-1 - 2024-9-8 20:59
panda
为什么要有禁欲的这种伦理呢
我倒认为赫萝的存在本来就是要将劳伦斯从那种比较保守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
#1-2 - 2024-9-8 21:01
panda
钱货两清也是基于某种公认的价值等价的关系上,后者就是一种不成文的契约
如果形成了货币的话,也可以认为货币本身就是契约了
#1-3 - 2024-9-16 15:56
神智を砕く魔女の鉄槌
panda 说: 为什么要有禁欲的这种伦理呢
我倒认为赫萝的存在本来就是要将劳伦斯从那种比较保守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
马克思韦伯的说法
#1-4 - 2024-11-28 23:32
先生
panda 说: 为什么要有禁欲的这种伦理呢
我倒认为赫萝的存在本来就是要将劳伦斯从那种比较保守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
不好意思我现在才回复。

马克斯韦伯认为禁欲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底色,论证很复杂,但中心论点很显然,就是资本主义不是毫无底线的贪欲,相反它对于贪婪反而是一种限制,最明显的,就是怎么想法子赚钱也比不过直接抢,前者,在规则以内耍各种花招,算是资本主义的一环,后者不是,而后者远比前者古老久远。

所谓的宗教束缚,相较于中世纪的天主教而言,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其实更强。因为除非是一个教士,否则中世纪的人并不能阅读圣经(拉丁文一般人根本不会),所以他们的宗教思想全靠天主教的教士灌输,而这种灌输,最频繁也就是每周一次的礼拜;而宗教改革以后,圣经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每一个新教徒需要自己阅读圣经,自行用圣经审查自身,这是每时每刻在进行的。用卡尔马克思的一段话来概括,就是“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但是,中世纪的束缚的确比启蒙以后更强,这是因为中世纪的平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近乎人身依附的不平等关系,而天主教在这一关系中充当了封建制度的同谋,因为教士们——当然也包括宗教仪式,不断向平民灌输让他们服从封建秩序的一系列思想。你说赫萝将劳伦斯解放,可能在维持劳伦斯作为行商这一身份来说更重要吧

至于观念保守与否,相较于中世纪的王公贵族,宗教改革以后的资产阶级精英们可能确实更加进步开放吧,但是,这是一个行商的故事,与王侯将相们的观念关系不大啊。
#1-5 - 2024-11-29 00:06
panda
先生 说: 不好意思我现在才回复。

马克斯韦伯认为禁欲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底色,论证很复杂,但中心论点很显然,就是资本主义不是毫无底线的贪欲,相反它对于贪婪反而是一种限制,最明显的,就是怎么想法子赚钱也比不过直接抢...
感谢回复,不过方向好像有点歪(bgm39)
我的疑问不是“为什么新教会有这些伦理”,而是“为什么要为赫萝附加上这些伦理”,或者说“为什么要将赫萝与新教相等同”。你之前的回复好像默认了赫萝必须去遵循那些,故有此反问。
本文我所谓的神并没有那么高的姿态,就像赫萝之前只是偏安一隅,“商人之神”也只是对他们二人或者说对这个故事所言,并无关心那些上层之意。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