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的刨析很有启发性,仪式这个词的使用我认为是相当好的。评论中所言的“仪式”,我的理解是作为一种勾连个人和社会的存在,维系着人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其含义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仪式的含义了,其概念是可以进一步延展的。我想以此为基础谈一谈我的看法。
以一个身边例子切入(也是番剧中出现的场景),清明的传统习俗烧纸。就现实的世界观来说,人死就是死了,不存在什么死后的世界,所烧之物最后也只能化为灰烬,真的能到过世者手中吗?大家都知道不能,只是白白烧毁了纸张,不能给已逝之人带来任何。就像番剧中说的那样,“那种事 我都知道的”,即使是中二重度,也非常明白“中二世界不现实性”。我们不妨拓宽案例到各种文化仪式、宗教仪式,问一问自己这都是真的吗?这一点是很明了的,任何不现实的,无论作为仪式的发起者还是参与者,“仪式”的不现实的性质,都是被准确的认知的。
毫无疑问,这些仪式至今仍然存在,明明不现实却依旧存在着。中元祭祖,有开门呼喊“老祖宗”回来的步骤,小时候我一度觉得很让人害羞而不敢大声喊。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反而放开了,因为我明白,虽然这些“仪式”看起来都是非现实的,“没有益处”,但其本身也没有任何害处,为何要感觉羞耻?就中二病(番剧中的)来说,十花质问勇太“你觉得这样下去对她有什么好处?”的时候,我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虽然这看似没有好处,但是实际上也并没有坏处,为何要制止呢?”
不妨再深入思考,所谓“仪式”的不存在物质价值的表象下,难道也不存在精神价值吗?现实能证真?而非现实就能证伪吗?可以看到,中二病属性有着浓浓的想象因素,背后掩藏的是一个精彩丰富的精神世界。而我感到可悲的是,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患上了一种“现实病”。凡是现实的,就是值得追求的,凡是不现实的,就是应当耻笑的。其背后是否是一种精神的贫乏呢?
最后回到主题,在我看来中二病应该是一种个人对现实的认可,其桥梁就是“仪式”;而中二病的毕业,或许就是现实对个人的认可吧,至于这个“仪式”最后去哪里了,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