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1
08-26
新闻动态
分享

邹(zōu)姓


邹(zōu)姓


         

 【摘要】  

系承颛顼帝、微子启,始祖为曹挟、叔梁纥。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邹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邹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曹姓。

系承颛顼帝、微子启,始祖为曹挟、叔梁纥。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邹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邹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曹姓。据《姓氏考略》、《说文解字》记载,上古有邾娄国,为颛顼帝后裔曹挟所建立,为周武王所封,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县等县地,建都于邾,邾地故址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春秋时,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并成为鲁国的附庸。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被楚国灭,其后裔及国民有以邹为姓者,是为山东邹姓。②源自子姓,为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后裔。据《史记·殷本纪》、《元和姓纂》记载,周朝时,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旧都及周围地区分封给殷纣王庶兄徽子启,建立宋国,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建都商丘。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传至宋氵民日公,有其孙考父,历经戴公、武公、宣公三朝,考父的食邑在邹,邹邑故地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传至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食邑的名称邹作为姓,是山东邹氏。③源自姒姓。据《史记·东越传》记载,越王勾践为姒氏,福建等地越王的后裔有姓邹者。④源自蚩尤之后。据《拾遗》记载,黄帝败蚩尤,迁其民于邹屠,以地名命族为邹屠氏,后分为邹姓、屠姓。〔郡望〕邹姓郡望主要有范阳郡。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汲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堂号〕邹氏又以范阳、碣石、讽谏为其堂号。讽谏堂:战国时齐国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大喜欢听别人的话,他就对齐威王说:“我的模样不如城北徐公。但当我问到我的妻、妾和朋友时,她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我又对着镜子反复端详自己,还是比徐公的模样差远啦。我想:为什么她们会夸我比徐公美呢?我的妻看重了夫妻的私情;我的妾怕我;我的朋友有求于我。所以都夸我美。我又想:王的左右都对你重私人感情;王的大臣没有不怕你的;齐国人民没有不对你有所求的。这样看来,他们都不会对你说真话,你受的蒙蔽太深了。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齐威王听了,就下了一道命令说:“能当面揭我的错误的,受上赏;能写成书面材料指出我的过错,受中赏;不敢面揭,也不敢写书面材料,只在外面议论我的错误使我听到的,我就奖励他三等奖。”一开始,大家争着给威王提意见,午门前像赶集的一样拥挤。两个月后,提意见的人像早晨的星———很稀了。3个月的时候,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立即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它国家听说这个情况,都来朝贺齐国,不敢侵略齐国了。这都是邹忌讽谏(委婉曲折谏议)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堂联〕邹姓的堂联有:源自邾娄;望出范阳(邹姓郡望)。士称德逸(邹礼);里号宾贤(邹异)。梁园昭雪(邹阳);黍谷回春(邹衍)。谏言愿学集(邹元标);檄文革命军(邹容)。鲁郡为钟灵地(鲁郡);邹屠乃迁善乡(邹屠氏)。彭琴自荐受相印(邹忌);究学成功观阴阳(邹衍)。一篇漫咏梁园雪(邹阳);六律能回黍谷春(邹衍)。道气禀江山之灵秀(邹元标);诗章夺月露之高华(邹定)。上疏直言真大臣风度(邹智);遗书曲谕询良友箴规(邹长倩)。衤詹惟按部清威重;户攵木戟凝香雅望高(邹一桂)。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邹氏13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邹氏99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06例。邹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时齐国名臣邹忌,又有邹衍,为阴阳家;汉代有邹阳,学者,又有邹长倩,公孙弘之故人;唐代有邹游;金代有邹谷,诸城从,为大理寺丞;宋代宰相邹应龙;明代有画家、诗人邹迪光,无锡人,又有诗人、景泰十子之一的邹亮;清代有内阁学士、著名画家邹一桂。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邹姓6609人,临汾市1788人,洪洞县32人。

〔供橱〕邹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三号供橱。

〔家谱〕邹姓的家谱有:《江苏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浙江常山邹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塬头村);《福建闽南邹氏族谱》(福建图书馆);《江西南昌邹氏省会祠主录不分卷》(江西图书馆);《湖北麻城邹氏族谱八卷》(吉林大学);《湖南邹氏世守续谱□□卷》(湖南图书馆(存卷首));《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四川长寿县沙溪乡三青村);《邹氏族谱二卷》(吉林大学);《邹氏族谱□□卷》(江西图书馆);《邹氏宗谱十六卷》(北京图书馆);《邹氏宗谱一卷》(湖南江永县档案馆);《邹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湖南临沣县档案馆);《邹氏族谱》(江西图书馆)。

〔字辈〕清宣统二年邹世浩修《邹氏家谱》,江西九江邹姓一支字辈谱为:“涵悟鹤寿,师信德茂,丰靖锦朗。”

〔迁徙〕构成邹姓的两支主流,不论是系承曹挟的后裔,还是系承微子启的后裔,他们均出自今山东邹县一带,邹姓的发祥地无疑是今山东邹县一带。发祥于今山东省境的邹姓,汉代以后却称盛于范阳一带。古时的范阳,就是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西汉以后,邹姓有一支自河北范阳迁居河南邹坊,成为一大聚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北方因连年战乱,称盛于古时范阳一带的邹姓,首当其冲地身受其害,他们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大举南迁,邹氏族人随之播迁江、浙一带,随后再南迁闽、粤一带。唐代,是邹姓南徙又一个重要时期。或迁入福建漳州,或迁入江西南昌,或迁入福建邵武等县。据《大埔范阳邹氏族谱》记载,唐初,有光州固始人邹牛客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众开基漳州。唐德宗贞元末年,有邹垣自今安徽当涂卜居江西南昌新吴驾山。懿宗咸通五年,邹垣又因避战乱,举家迁闽,其后子孙繁衍,分居邵武等县。唐末,又有光州固始人邹磐随同王潮、王审知入闽,邹磐为王审知宣府校尉。北宋末,因蒙古人入主中原,邹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进一步地推进,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明、清之际,邹姓已广播于江南大部分地区。总之,今天从邹姓的分布情形看,邹姓也是我国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濮阳邹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子岸乡邹铺村;郓城邹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城县邹园村;平谷邹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平谷县大华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邹氏家族圈

全网第68大家族
已有450万位宗亲
99+

邹氏家族圈

全网第68 大家族
已有45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邹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邹氏网
炎黄邹氏网(zou.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邹氏新闻,邹氏话题,邹氏名人,邹氏源流,邹氏文化,邹氏企业,邹氏族谱,邹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邹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邹氏宗亲网站。
炎黄邹氏网以弘扬邹氏文化,传承邹氏文明,促进邹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邹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邹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分布
忻氏分布果氏分布励氏分布言氏分布秋氏分布顿氏分布朗氏分布员氏分布崇氏分布中氏分布缑氏分布钦氏分布职氏分布印氏分布仉氏分布福氏分布笪氏分布郅氏分布禚氏分布归氏分布藤氏分布肇氏分布焉氏分布弋氏分布淦氏分布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