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出版的《浙江日报》上有许雅文、朱映归和范佳俪的文章《石头村里好赋诗》,介绍缙云壶镇镇东北岩下村入选进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普通岭古道、石头房和民宿等情况,顺便提到了当地朱姓人家的来源及掌故。
就是文中提到的朱氏信息,让我找到了七百余年的远房亲戚,原来他们也是瓯台义阳朱氏七世吾祖仁滔公的后代,远祖自然是瓯台义阳朱氏入浙始祖永公。
文章是这样介绍岩下村的朱氏流源的:“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的村民大都姓朱。始祖朱国器是北宋初期温州刺史。次子朱时周游猎括苍,慕其山水秀丽,迁居南田。18世孙朱谨之于公元1401年转徙岩下村,以此为开端,至今已绵延二十多代600余年。”
家史,或用语言,或用笔记录作为家谱的材料,代代相传,虽年代久远难免有些会张冠李戴,总有真实的成分在。只要有真实的东西在,家族发展历史中的蛛丝马迹总会被有心人发现,于是中断七百年的脉络又打通了,原来瓯台义阳朱氏已在括苍山西麓扎根。
我在临海凤翱公和永嘉资公合编的《瓯台朱氏宗谱》中发现,元朝至元廿六年(1289年)编谱时,刚巧已收录到在缙云境内与仙居交界的南田生活的朱国器与朱时周父子,他们当时均以字行,真正姓名为朱良玉与朱叮ㄛ鞯姆碧澹。
他们的先祖的名字个个耀眼。
瓯台义阳朱氏始祖永公为唐元和元年进士后任温州长史。其子为二世谭公。谭公子即义阳朱氏三世和公,武进士,初任高州刺史,在唐僖宗朝擢温州牧兼静海军使,赠左监门威卫大将军,赐昼\坊(今温州珠冠巷)。和公有四子,长次曰诞、翱、褒、著,后世称之为“永嘉四虎”或“温州兄弟四刺史”,就是家族历史上最辉煌的四位四世公。吾祖著公,唐昭宗朝进士,乾宁年间任温州刺史,后晋时封为太府卿知建州,赠太子司议郎、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晋国公。著公的第二子为五世仁滔公,吾祖也,仕唐盐铁制置发运使、沂州司马、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上柱国、封晋国公,后周广顺二年(0952年)自资州徙台州临海居庙h。仁滔公次子为六世延ス,任大理寺少卿、温州别驾。延ス少子为七世利涉公,授秘书省正字、广东观察使。利涉公二子为八世士廉公,登进士、明州司理。士廉公三子为九世正颜公,居永嘉黄田,进士,肇庆府工曹。正颜公只有一子为十世登公,进士,终敷文阁侍制。登公子为十一世钺公。钺公子为十二世溱公,居温州里瑞。溱公少子为十三世蕴厚公,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蕴厚公子为十四世公,迪功郎。公子为十五世鉴孙公,登宋宝v四年进士,与文天祥(初名文云孙)同榜,仕太常寺簿,本贯临安府仁和县,寄居温州。鉴孙公子为十六世谅公,补将仕郎。谅公有二子,为十七世储公和良玉公。
瓯台义阳朱氏十七世良玉公,字国器,生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年),入赘苍顶陈。子一,为十八世豆,字时周,元朝至元廿五年(1288年)出生,即在《瓯台朱氏宗谱》编制前一年降生在括苍山西之南田。
今生有福,得《瓯台朱氏宗谱》复本,终于为缙云壶镇岩下村的宗亲找到了根。祖宗神明!《瓯台朱氏宗谱》神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