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姓的聚落以两广较多。我县主要集中在诗洞、永固地区。据说原来没有人以“植”字作姓。在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的《百家姓》(北宋时编),根本没有植字,连《辞海》也找不到“植”字作姓的解释。
后来到了明朝,《皇明千家姓》才能找到植字。传说植姓的“植”,从南唐(公元937年)时的“相”字改过来的。因为在北宋年间,有一姓相的触犯了皇法,遭到罪诛九族。后来死剩的一个改名易姓逃生,把“相”右边的 目”加个“十”,再把封“目”的一横延长就成植字。于是在《皇明千家姓》才出现了植字。
植氏之族,系出南雄珠玑巷。宋祥兴年间(约公元1279年一1298年)才入迁怀集。据《植氏族谱》记载:植姓始祖叫植元真,生于残唐南汉年间(约公元907年),始居于南越(南粤)。
据香山县黄泰泉先生修《广州府志》时说:“覃、闲、植、洗(冼)等四姓皆在南越。而此四姓是在两广较多,其他省很少”。始祖元真公相传来自南雄珠玑巷。
据载植姓始祖元真,下传至十三世才开始入籍怀集,至十四世后发脉开支。十二世祖植中通生三子,长子英翰,入迁广西容县白鹿洞,次子光翰,三子弘翰入迁威州(怀集)。
十三世祖植光翰,字显宇。生于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能武善文,平生不愿求官荣显。生两子:元显、亨显,后居梧州。十三世祖植弘翰,字熹宇。生于宋瑞平三年(公元1235年),生两子:利熹、宗熹。弘翰也居梧州,在南门大街开一布店,兄弟两人同怀梧州多年。
后来祥兴至元大德年间(公元1279—1298年),三江一带(梧州)寇匪盘扰,为了躲避贼乱,两兄弟遂带妻儿入迁威州择洞而居。
十四世祖植元显,生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平生志气豪雄,才识宏通,初住永固地轴,后其一子名茂盛,于永固下洞建屋置业。另一子名文斌婚娶诗洞,落居双砧。第三子名念佛,于诗洞沉钱、坑口定居。这支脉后扩展到龙凤、九龙坊。
十四世祖植亨显,生于元廷祐五年(公元1318年),生平厚重沉默,和谐善居。原住永固,后见地窄,移居诗洞地盈。这个支脉后来定居诗洞六斤、凤活、凤逃、近村一带。
十四世祖植利熹,生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生性和顺,支脉定居诗洞六龙坑。
十四世祖植贞熹,生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生性刚强,初到诗洞双井立业,置家后入道洞。其支脉后在仁和、安南、去田、玉田、大壮、七星一带生息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