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9
09-11
新闻动态
分享

文化-郑县与中华郑氏

郑国郑州郑县与中华郑氏

张新斌  

       中华郑氏是中华姓氏族群中的佼佼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族系正宗。中国人均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炎黄中,黄帝的影响最大,黄帝是中国最早的族群融合的主导者。黄帝为姬姓,由黄帝,到其曾孙帝喾,再到周始祖弃、周文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繁衍谱系,郑国的始祖郑桓公,为周厉王少子与宣王庶弟。这样形成了中国早期族系的正宗源头。二是源头单一。中华姓氏源头大多是多源的,如王姓源头复杂,多为王子王孙之后。李氏也有李耳说与理利贞说,孙姓则有孙文字、孙叔敖以及妫为满之后等三大源头,林姓也有子姓林与姬姓林的说法,但郑姓来源单一,均为桓公姬友之后,即为姬姓郑,以国为氏,没有争议。三是发展均衡。表现在时段上,历代郑氏名人辈出,如在《二十五史》中立传纪的郑氏名人,先秦8人,秦汉24人,三国魏晋21人,南北朝25人,隋唐66人,五代宋元122人,明清177人。在南北地域分布上,在国内与海外分布上,相对均衡,但以南方与海外更多成功人士。因此,中华郑氏是中华姓氏族群中的优秀族群。全球郑氏数以千万,寻根敬祖,报效国家,要在中原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心灵故乡,这个地点只有郑州最为合适,最为恰当。  

  

   郑州与郑姓最为密切。

          “郑县”,虽然在郑州设郑县不是最早,但是离现代最近以郑名县,可以早到春秋时期。秦国武公十一年(687),将东迁后的郑国故地设置为县,郑县治所在今陕西华县,直到元初之前,郑县设置长达两千余年。而在南北朝时期的西魏曾在河南淅川短暂设置郑县,但是郑州叫郑县则是在民国初年的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至1952年废止,将近40年时间,可见以郑名县,郑州离现代最近,因此也最亲切。

          “郑州”是从古至今行政建制最高的与郑氏相关的地名。隋唐前后,中国实行州县制,虽然在南北朝时的东魏设置郑州,自549年到581年的郑州在今河南许昌(颍阴县)。但自隋代开皇元年(581)开始,一直到1913年,虽然其间有短暂的兴废,但历时长达一千余年,今郑州就是郑州的治所所在。以郑设州或以郑州而名,郑州历时最久,而且目前为省会城市,也是当代行政建置最高以郑而名的城市。

         “郑国”,历时时间最长,发展达到顶峰的以郑而名的国都。 郑国初建于陕西华县,西周末的公元之前770年东迁,直到前375年为韩所灭。郑国的主要都城在今郑州所辖的新郑市,建都时间长达400余年。春秋时,郑国虽为小国,但位处中原,地理位置重要,其一方面为周天子的重要依托的至亲,同时也是列国争霸的焦点,郑初三公励精图治,郑庄公小霸中原,贤相子产励精图治。郑国的历史,郑国的智慧,郑国的文化,顶峰在今河南郑州。在郑州的各县都有郑国名胜遗存,郑国都城在新郑,郑国东迁寄帑于虢、郐之间在今荥阳、新密,郑庄公黄泉见母之地在登封与荥阳,郑国相子产墓在新郑,郑国最大的城邑京城遗址在今荥阳,可以说,在郑州的大地上有着郑氏的遗珍,有着郑氏的精神气场,这片热土,正是郑氏祖群奋发开拓进取的地方。

        郑国是郑文化的源头,而郑国历史上最核心的是三个人物:一是郑庄公。二是贤相子产。三是水利家郑国。此外,《诗经》中有“郑风”21篇,多与情爱有关,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而自1923年至1998年,在郑韩故城发现8批286件乐器,仅编钟达206件,为列国土最多,反映了郑国诗乐文化的发达。

         荥阳之荥,为特定地名。专指今郑州以北与黄河相通的湖泽,荥泽十分有名,在《禹贡》中专有提及。荥阳则位于荥泽之北,最早的荥阳城为荥阳邑,初设于战国,位于今郑州惠济区的古荥镇,至今还保留有城墙,也是最早的荥阳县所在地。秦汉之际为楚汉对峙的关键城邑,自秦正式设县之后荥阳属河南郡。同属河南郡的县,还有开封,这个城邑是郑庄公时为抵御宋国而筑造的,称“启封”城,汉代时为避皇帝刘启之讳,而改名“开封”,开封为郑国灭之后郑氏最为集中居住的地方,涌现了东汉大司农郑众、魏寿光侯郑冲等名人。

         在三国曹魏正始三年(242)正式设立荥阳郡后,开封则成为荥阳郡的附属县,但三国至北齐,荥阳郡虽时有废兴,但兴置的时间较长,影响也较大。荥阳开封的郑氏名人有梁武帝护军将郑绍叔、后魏文学士郑羲、隋开国功臣郑译等。自三国开始荥阳郑氏,出现全面发展的势头,长期任太守的郑浑以及郑泰的后裔,在中原繁衍,而向南、北迁移。北朝时,“北祖郑氏”及“七房郑氏”,成为荥阳郑氏的主支,也是北魏时四大郡姓之一,郑羲、郑懿、郑道昭也名声显赫,家族几乎所有成员均入仕为官,到了唐代,荥阳郡已废止。而早在北魏太和中,荥阳县正式迁置在今荥阳市区,至今一千余年,未见再迁。唐代荥阳郑氏重塑辉煌,人才辈出,仅宰相有9人,获进士22人,中状元6人,依托文化优势而成政治大族。

         郑氏位列第21位,在大陆人口约1100余万,全球郑氏的人数更多。这样一个大的族群,散居世界各地,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根,而根之所在在郑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郑氏便拉开了中原寻根的序幕,1992年的郑氏荥阳寻根活动,也成为中原最早的大型寻根活动;1998年的郑源国际贸易洽谈会,也成为中原最早的单姓寻根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大型活动;郑氏名人苑的兴建也开启中原寻根文化园区建设的先河;《郑氏族系大典》的编纂也拉开了中原寻根大型单姓文化典籍编纂的序幕。可以说,在中原寻根的历程中,郑氏走在了其他姓氏的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郑氏网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郑氏家族圈

全网第21大家族
已有1280万位宗亲
99+

郑氏家族圈

全网第21 大家族
已有128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郑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郑氏网
炎黄郑氏网(zheng.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郑氏新闻,郑氏话题,郑氏名人,郑氏源流,郑氏文化,郑氏企业,郑氏族谱,郑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郑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郑氏宗亲网站。
炎黄郑氏网以弘扬郑氏文化,传承郑氏文明,促进郑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郑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郑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文化
酆氏文化糜氏文化夔氏文化鄂氏文化暴氏文化来氏文化双氏文化汲氏文化别氏文化终氏文化卿氏文化粟氏文化经氏文化韶氏文化敬氏文化从氏文化羿氏文化怀氏文化郏氏文化红氏文化居氏文化蔚氏文化达氏文化蓟氏文化郦氏文化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