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先祖于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创建家祠于长支住地张家庙至今百有余载,庙貌已不堪,然故而重修家祠与神牌,并于始祖及二世祖墓前,又重新各立碑志,竣工后于二零零四年古历十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拜碑祭祖大典大礼,告成后仍赖有我族兄效功、族侄敬忠。敬芬、堂侄锡居、族孙传起等诸公,余亦充数其中,共同操心,随族众之意愿,集族众之意决,继而转入了谱牒续修之事宜。
家祠而修,谱牒而作,意在尊祖宗,序昭穆,明世系,联亲疏,尤其更有和宗睦族,团结子孙,构建和谐社会之大用也。
值此谱牒新续之显然承上次续修,二十四年来,支派递分生齿日繁之所需,尤其随着国家形势迅速发展,经济腾飞,我晚辈又人才倍出,求学成才,飞黄腾达者有之,异地创业有为者有之,身为国家干部职工者更有之,如此散居神州数处转迁他方者日益增多,若不作速续修,稽延时日,惟恐代远年湮,名代失次也。
家谱之作应明家族之历历,并彰先人之楷模,又寄后人之希望。忆我祖,溯所自来曰平阴县石峡村,更遥溯自来曰山西省洪洞县,此系先世传闻,同时更有国家文献记载,明朝洪武至永乐十五年,尤其永乐八年,晋民东迁,明政府屡移山西人于十余省市之地区。当时,广济寺院大槐树下便成了移民荟萃开拨外迁之集散地。当时,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杈间构筑窝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故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居住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海内外移民流传千古之民谣,至于先祖奔波徙移之历历,详情难表。兹以迁居此土者为我始祖焉。
始祖讳贵,字良爵,子三,长仲信,定居于颜氏村之张家庙,古曰辛家堂,后又支分临湖集、南李庄、南旺等处;次仲贤公,徙居于运河东水店村,后又支分数处;三仲信公徙居于胡王寨之霍家庙,后又支分数处。总之,族系三支分枝,人多族繁,难以祥举。其间,文治武功,名儒雅士名垂乡里,代不乏人,即便平庸之身,亦行孝悌,贞廉为士、为农之道,绵延积善,好义忠厚,传家之风其非后人之光彩,又为后人之榜样,何不发扬广大乎!
以往谱牒,可能受封建旧俗重男轻女之影响,不曾有坤谱同续之。今经议决新增坤谱同续,更觉日臻完美矣。
续修族谱事巨且繁,人人有责,仍有以上诸公委任余作其序,余已是七十有五,年岁已高,又荒疏学浅,胜任维艰,奈本分爰就笔以志之,不胜羞人答答,同时,所有参与人员,殚精竭虑,夙夜揪心,精密安排,远则电函八方,近则逐人登记。历时数月,方将上自始祖,下逮近今,别其支派,按其辈份,祥其名讳,使其族谱昭穆详明,续编而成。但愿我后世子孙和谐共处,精诚团结,兼祧我族之遗愿,宏扬先人之美德,尤冀后起之秀,在祖国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让其卓越成就和美好风范光于前,於于后,成为后人之楷模,是余所愿也。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荔月 上浣
二十代孙 功卿 撰序
编次者 二十代孙 功卿
二十二代孙 传义
统计者 二十一代孙 敬诚 敬银 锡成 锡平
敬甫 敬全 敬勇
二十二代孙 传荣 传勋 传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