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氏重修宗谱序
吴麟
礼大传有曰:“尊祖坟,敬宗。敬宗坟,收族。”此即同姓从宗合族属之道也,盖宗有大宗,有小宗。
自大宗之法废而人不知尊祖,自小宗之法废而人不知敬[甚,且不知祖宗之所自出与子孙之所由分,世次茫如弊遂至此。三代而后,太史公著年表而作世谱,辨族姓,详支系,序昭穆,别尊卑,而谱牒以兴。嗣是仁人孝子讲明于谱,学者遂洛阳纸贵矣。
吾乡湛氏,巨族也,祖籍豫章。历夏商周秦以来,至汉德璋公为一时能吏,有政声,致仕后卜宅于增,厥后子孙繁昌,绵延益甚。明弘治间,有太子太保文简公之嫡派裔孙讳楷者,由增城徙家于州境之东隅,见有土名千家脑,风土人情最为近古,以为宅。尔宅畋,尔田有干有年,可以长子孙者,蔑有加于此矣,爰于是定居而`籍焉。自是由前明以迄本朝食德服畴,相传已十数世矣。讵料嘉庆初年,江潮冲突,滨江一带日见倾圮,湛氏田庐悉坍于水以坟,逃往乡邑者有人,散处他乡者有人,荡析离居,罔有定所。加以道光及咸丰年间水旱频仍,兵燹继至,盖令转徙无常,播迁靡定,若不思有以纠合之,窃恐代远年湮,虽以一本之亲,几有相逢不识而视若途人者矣。湛氏诸君子于流离稍定时,恻然于水之有源,木之有本,而人顾可忘所自始乎?爰鸠族共议修家乘,族之人咸首肯焉。旋取国子监教谕天润公在增所寄谱藁,并湛氏以后家存遗藁,纂查世系,汇辑成编,兼仿欧苏两式,缮写墨本,择日开雕,不数月而其工告竣。余请而细阅之,见其于已往者名讳、年月、卒葬详载分明,即于后起者亦缕析条分,行派罔乱不洵,有得于大传所云“尊祖、敬宗、收族”之遗意也乎。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亦可于斯谱之成而预卜湛氏之继继承承者,其相延勿替也夫。是为序。
时
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榴月吉日
恩贡生候选知县姻世弟吴麟拜撰
――载《濡须湛氏宗谱•卷之一•重修宗谱序》
湛凌松按:这篇序云:“明弘治间,有太子太保文简公之嫡派裔孙讳楷者,由增城徙家于州境之东隅,见有土名千家脑,风土人情最为近古,以为宅。尔宅畋,尔田有干有年,可以长子孙者,蔑有加于此矣,爰于是定居而`籍焉。自是由前明以迄本朝食德服畴,相传已十数世矣。”去伪存真后,可以得出,濡须始祖湛楷于明弘治(1488-1505)年间由增城迁徙到无为州,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修谱时,已历经三百八十多年,繁衍十多代人了,这是比较符合人口发展情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湛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