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2
01-12
新闻动态
分享

上蔡大翟庄与翟姓

翟姓在我国姓氏中排行第108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15%,是我国众多姓氏中的一大家族。如今分布在各地,同时迁居台湾的有之。据考,现在不论是分布在内地的或是迁居在台湾的翟姓,他们的始祖都是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翟姓的人——战国魏文侯时期的国相翟璜。


他的出生地就在上蔡县党店镇大翟村。如今在大翟村还坐落有世代相传的——被当地人称为“璜坟”的翟璜墓。翟璜被上蔡县大翟村成立的翟姓联谊会考究为翟姓第一世始祖,翟靖为第二世祖,翟公为第九世祖,翟方进为第十世祖,翟宣、翟义为第十一世祖。


翟姓起源于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始均被封北狄,建立翟国,国人便以国为姓。后翟国灭于晋国,在长期的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两种读音。属于北方者读“狄”,迁居南方者读“宅”(后改翟)。


上蔡县大翟村翟姓联谊会研究资料显示,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在老家北翟建立翟国,有翟氏世居北地,后徙西河,出汝南(今上蔡一带),这便形成了后来的汝南翟姓郡望和南阳翟姓郡望。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是在汉朝后逐步形成的。西汉丞相翟方进是上蔡县人,官居京城,家中人丁兴旺,逐步繁衍形成了汝南郡望;翟方进长子翟宣任南阳太守,传下后代子孙不断繁衍,于是形成了后来的南阳郡望。


天下翟姓是一家。上蔡县翟氏世代相传公认翟璜、翟公(翟方进之父)是上蔡县大翟村人,翟璜是他们的第一世祖,翟公是他们的第九世祖。而其他翟姓研究资料认证翟璜、翟公是山西下邽(现在的渭南)人。上蔡县大翟村翟姓联谊会考证山西下邽应是他们在此做官的地方,如今在上蔡县大翟村还有翟璜墓。


翟字与翟姓探源


翟读zhai,又读di。《说文解字》说:翟,山雉长尾者,就是一种长尾的鸟,凤凰的原型。在古人的心里,鸟是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神物,对其崇拜有加。古代是以翟鸟来象征往来于天地间的神鸟,因此翟姓的翟原本应该是神鸟的意思。元代绍世珍《琅环记·贾子说林》云:墨子的母亲梦见朱鸟凤凰飞进室内,遂怀孕,生下墨子,便将其起名翟鸟,其出生地也名落凤山。可见人们把翟视为凤凰。天翟之义,即太阳鸟、神鸟,又借代为天帝,后来用此美名来称呼先帝先王。


还有一传说,说禹王后裔(或周武王次子)封地于北方,国民头上俱插隹鸟之羽作为图腾标志,因谓“翟国”,亦即“翟”字之由来。


翟姓是我国姓氏中一个最古老的姓氏,大约起源于4000多年前。据《元和姓纂》及《通志·志族略》所载,唐虞时封黄帝后裔于翟,后世子孙以国为氏。《潜夫论》云:“黄帝后代,居于翟地者,以翟为姓。”由此可见,翟姓当初乃黄帝轩辕氏的后代,黄帝轩辕氏即翟姓的得姓始祖。


《国语》有文,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属于北方者读“狄”,迁居南方者读“宅”(后又改翟)。


轩辕黄帝就是4000多年前翟人(黄帝族)的首领,原本游牧于翟地(内蒙南部、黄土高原一带),狭义翟地是陕北,广义的翟地则包括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北翟;中原北部,山西、山东、河南北部一带的南翟。翟鸟又叫天翟、夏翟鸟,又单称作夏。翟狄相通,所谓狄,据民族史研究表明,是阿尔泰语系tengri的音译,意为天。轩辕黄帝的天族一度长期活动于天水一带,所以黄帝以“天”为姓,即翟姓。因上古黄帝时代用的文字并非汉字,而是所谓的蝌蚪文,现已失传。上古翟狄姬易是同音的,白翟人周文王姬昌作的易经为明证,周王室把黄帝的翟姓写作姬姓,因此黄帝翟姓就成了姬姓,天水又成姬水了。


据史记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子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的正妃,生二子,其后才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25子有14个得姓12个,姬、酉、祁、已、滕、箴(镇)、任、僖、姞(及)、环、衣,唯青阳与昌意继承了黄帝“姬”姓。昌意生始均,始均生北狄。黄帝——昌意——始均——北狄——有翟氏——翟姓一脉相承。轩辕黄帝入主中原,与中原羌人(炎帝族)形成华夏族(中华与夏翟的合称)。


黄帝陵位于黄帝城附近,当年翟族人居住的地方,古称翟道县,今叫黄陵县。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在老家北翟建立翟国。有翟氏世居北地,后徒西河,出汝南(今上蔡一带)。由此可见,当初的翟姓在我们华夏民族中是多么高贵。


有关翟璜、翟方进等的考证


现在的上蔡翟姓人公认翟璜、翟靖、翟公、翟方进是他们的始祖。但也有人认为,翟璜、翟靖、翟公是陕西下邽人(现在的陕西渭南县)而不是上蔡人。经考下邽的翟姓人是这些人在那里做官留下的后裔。现在上蔡大翟村存有“璜坟”。“璜坟”,就是翟璜之坟。据史记记载,翟璜,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相国。他有胆略,诛奸臣,荐良才,为魏国称霸诸侯打开过辉煌局面。翟璜被现在的上蔡翟姓人公认为自己的第一世始祖。


翟璜之子翟靖同是魏国一位“天下合从归交之士”的名人。现被上蔡翟姓定为第二世祖。西汉文帝时“门可罗雀”成语的出典者翟公,同是上蔡大翟村人。翟公遭贬后,遣家眷、族人回归原籍上蔡和周边地区定居。翟公被上蔡翟姓认证为第十世祖翟方进之父。据《汉书》和《上蔡县志》记载: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汉书》和《上蔡县志》还记载:翟方进出任西汉丞相,公正廉明,孝敬继母,克已奉公,治理天下,号称“通明相”。


翟方进成为翟姓第十世祖。其子翟宣曾为南郡太守,翟义为东郡太守。孺子婴二年丁卯秋九月(公元六年),王莽篡汉,居摄皇权,翟义因兴兵讨之而惨遭灭族之祸,祖墓碑刻及庄园祠供尽皆摧毁,翟义子辈一支托孤于姚家楼姻亲姚子焕,隐姓埋名,幸免于难,翟家庄也曾一度改为“小姬庄”。


据清康熙年间上蔡进士张沐编篡的《上蔡县志》载:“翟廷尉故里,在县城东(今不可考)。”又曰:“翟义故里(现已不可考,南门内有石碑,大书汉忠臣翟义故里)”。但姚家楼东南无名大冢及翟家庄遗留的“文昌坑”和几个无名的大坑可能与他们的安葬相关。《上蔡县志》还作了这样的记载:“张乡,在县城东北四十五里。土人相传曰:张公之乡,汉相张拔也。今张乡集北有张拔庙,城东四十五里黑翟寨东南二里许,有张拔楼。”“张拔楼”就在古官道西侧近


300米处,与翟家庄隔官道而相望。民国上蔡县志编纂者翟益庵曾揭示张丞相之说,整个汉代并无上蔡张丞相,只有翟方进做过西汉丞相,故张姓疑为翟姓为避难而改之,很可能为翟丞相方进。翟义义举而惨遭杀害、灭族,而曾显赫一时的翟姓汝南郡望一族销声匿迹长达200年之久,岂不悲哉?及至后世安泰,世俗好转,人们对翟方进、翟义有了新的认识,后人才得敢迁原籍翟家庄,返归本音翟姓(“本音翟氏堂中先远历代宗亲”既是此意),修坟建祠,树碑铭文,列祖列宗供于其内。远近翟氏族人皆来拜祭,香火鼎盛,气势恢宏,儒风大雅,咸聚族人,堂号“义聚”。姚家楼亦有祖坟墓碑,逢年过节,大翟、黑翟族人前往拜祭。


大翟庄的来历


古时中原唯一的官马御道自北而南经由翟家庄,沟通军旅商贾、民众生计。前有洪河后有汝河(汝南郡因此而得名,但非今之汝河),西北20里与古蔡城、羲皇故居比邻。平原沃野,耕织贸易,交通便利,信息比较畅通,实乃生息之宝地也。翟姓始祖世居于此,富贵显达,世称“翟家庄”。官道跨青龙沟,架青石桥,名曰“翟家桥”(见《上蔡县志》)。


随着族人增多,族系壮大,由翟白、翟黑兄弟二人分居于大翟庄和黑翟庄,此时原来的“翟家庄”也就分成了现在的“大翟庄”和黑翟庄,后翟姓人又分居小翟、孔庄、凡庄、翟棚、忙忙、罗庄、张亭等村,还有上蔡齐海北、黄埠北、看花楼南的前翟、后翟,小岳寺北及漯河的翟家乡乃至全国各地,仅大翟庄周边县乡翟姓已有数万之众。


古时“翟家庄”隶属汝南郡上蔡县,民国时期隶属上蔡县平新乡太平里,淮海战役胜利,洪河以东比洪河以西先解放,在蔡沟成立洪河县政府,翟家庄隶属洪河县,解放后曾隶属上蔡县洙湖区常青四社,1965年以前归林堂(实为雷音堂)公社管辖,现归河南省上蔡县党店镇大翟村民委员会。


迄今为止,大翟庄占地4450余亩,18个村民小组,千余户,达4500人多,并无杂姓。村庄柏油路四通八达,通讯网如麻如织。


翟氏的繁衍和插播


第九世祖翟公以前,由于年代久远已无记载,翟氏家族多为袭官迁居于山西、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翟公遭贬,遣家眷、族人回归原籍上蔡和周边地区定居。汉成帝时期由于第十世祖翟方进京为官,位居丞相,家眷族人亦随迁京都,即使方进公罹难,族人及各地翟姓亦没有太多迁徒,只有宗亲一支从上蔡迁往南阳,由原来的汝南郡望形成后来的南阳郡望。


公元六年,第十一世祖翟义树旗反莽,兵败固始,翟宣及义母24口在京城被杀,先祖被挖坟掘墓,以致翟姓族人四处躲藏,播迁各地,以后几百年再无迁徙记载。


据载,西汉时翟牧为沛(今属江苏)人,京兆尹翟荫为南阳(今属河南)人,东汉时翟西甫为广汉雒(今四川广汉)人……这就说明,在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进入陕西、山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汝南、南阳之翟姓已颇为兴盛,后经繁衍发展,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此际,繁衍于庐江浔阳的翟汤家族颇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孙翟矫、曾孙翟法赐、玄孙翟光俱有名于当时,时称“江南四隐”而名垂青史。据考翟汤四家族为翟方进长子翟宣的后代。


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河南一带翟姓尤为兴盛。宋代以后,江、浙等沿海地区翟姓也纷纷出现。五代十国至两宋,翟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通过他们的籍贯来分析,均为河南、山东人士,并且北京一带亦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翟姓亦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翟姓族人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学者惠州归善人翟逢亨,表明此际翟姓已定居于我国南端广东省。


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统治,长江两岸兵火四起,相对稳定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较为平稳,而皖、赣、苏、浙一带翟姓人为避兵燹(显),辗转于南方诸省,使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


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间,冀、鲁、豫三地之翟姓有闯关东迁居东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扬帆南洋。


如今,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为多,上述两省之翟姓约占全国汉族翟姓人口的48%。安徽泾水也有一脉翟氏,但实为张姓所改。明代陈友谅兵败朱元璋后,大将张定边为保存血脉,将其侄子张佑保托付于桃花潭方进公后人,改名翟敬六。从此繁衍生息,形成翟姓一大支脉,为翟氏家族的辉煌和发展同样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文章转自天中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翟氏家族圈

全网第117大家族
已有180万位宗亲
99+

翟氏家族圈

全网第117 大家族
已有18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翟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翟氏网
炎黄翟氏网(zhai.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翟氏新闻,翟氏话题,翟氏名人,翟氏源流,翟氏文化,翟氏企业,翟氏族谱,翟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翟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翟氏宗亲网站。
炎黄翟氏网以弘扬翟氏文化,传承翟氏文明,促进翟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翟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翟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新闻
沙氏新闻费氏新闻车氏新闻卜氏新闻桂氏新闻窦氏新闻缪氏新闻郁氏新闻栾氏新闻隋氏新闻巩氏新闻褚氏新闻全氏新闻卓氏新闻戚氏新闻苟氏新闻党氏新闻米氏新闻娄氏新闻候氏新闻丛氏新闻边氏新闻瞿氏新闻农氏新闻迟氏新闻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