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郯城县:郯城县历史悠久,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昊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昊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西周时期封炎族首领于该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置为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壬辰,公元812年)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1997年6月4日,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2000年郯城县辖十一个镇、十一个乡。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如今,郯城县调整为十一个镇、六个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郯城堂:以望立堂,亦称下邳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