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出生在河南汤阴,是出身农家、来自社会底层的热血青年,怀着“精忠报国”的志向,在国家危亡,人民受难之际,临危奋起,束发从戎,三次从军,四次北伐,保家卫国,光复失地。岳飞不仅在战场上振臂一呼的军事指挥家,同时也是宋代著名词人。但他的后裔怎么会出现在上海枫泾呢?据了解,1217年,岳飞的孙子岳珂(岳飞三子为岳霖,岳霖三子为岳珂)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故宅在金陀坊(今嘉兴市第一中学一带)。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嘉兴地区的岳家是个灾难性的打击。根据《金陀祠事录》记载,当时岳家在嘉兴城是第二旺族,置有大量田地、且在三塔路上扩建当时岳珂所建的“岳王祠”,规模宏大,祠产达一百二十亩之多。岳家在战乱中遭受沉重打击,家人们不得不离开城区,向嘉兴四周桐乡、洪合、嘉善等郊县逃难。据家谱记载,十八世就有岳飞后裔迁至嘉善魏塘,而枫泾镇新义村有始迁祖岳金......
在中国,岳姓算是一个稀有姓氏,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但它的覆盖面积却占全国面积的58%,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北宋说起。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徽宗赵佶,一百多年间,北宋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民富庶,万民乐业。可到了钦宗赵桓即位,朝政腐败,奸佞当道,很多仁人志士被拒之门外。此时,金国金兀术率领五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强渡黄河,直捣京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朝失去长江以北大部分城池土地。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危难之际,李纲,韩世忠,宗泽等主战派上书赵构,力荐岳飞挂帅抗金。岳飞临危受命,带领岳家军奔赴战场收复失地,这也是岳氏向南延续的开始。这次是岳飞第三次进入兵营。为使岳飞安心领兵打仗,不牵挂老母妻小,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忍痛刺字“尽忠报国”。经过多年征战,多地都有他和岳家军的足迹,这也是岳姓遍布各省的根源,据史载,宋朝时岳姓大......
鉴于《中华岳氏统谱》续编编纂工作之需,《中华岳氏统谱》主编岳喜高、副主编岳建民,先后于2014年7月5日赴山东泰安、宁阳,2016年11月17日至19日赴山东济宁金乡、菏泽巨野,对岳姓发祥地进行了专题实地考证,并根据和结合历史文献及有关资料介绍加以整理,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一、岳姓得姓及发祥地有关历代文献(一)《中华岳氏统谱》“岳姓溯源”中记载:……岳氏由四岳始,盖因官以命姓云。……在虞舜时,伯夷为秩宗,胙四岳。又佐禹治水有功封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子遂以国为吕氏,仲子官太岳,即为岳氏,此得姓之由也。……得姓地点:据炎帝氏族迁徙的地点而定,应为山东曲阜周边地区。……(二)据《国语·周语下》,在舜时,由于大禹和伯夷治水的巨大功劳,帝舜对二人给予了特别的嘉奖,对大禹:“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对伯夷:“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
《满江红·怒发冲冠》记载:“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生在南宋,既是岳飞的幸运,又是不幸。当时,南宋风雨飘摇,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上奸臣弄权,皇帝懦弱不堪,任人欺凌。作为“中兴四将”之首,岳飞背上了光复失地、洗刷耻辱的命运。在他的领导下,金军一败涂地,原本行将朽木的南宋朝廷,也隐隐有了重新焕发生机的趋势。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再次溃败,他的十万精兵被岳飞以五百骑打得七零八落,已经没有再战之力。然而,就在他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却有人传来了一则消息,那人劝他不要撤军,因为岳飞即将退兵。金兀术不解,他不知岳飞为何会在胜利在望时退兵,怕不是有诈?不料那人却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次年,金国在没有能力灭掉南宋的情况下准备议和,金兀术给秦桧写了一封书信:”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很快,岳飞被调离军队,并被冠上了谋反的罪名。1......
岳姓位居百家姓第34行,第一位,,约135万人,在现今中国以人口多少排名的百家姓中排行第12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岳姓源出1、出自姜姓,为帝颛顼之臣伯夷的后代,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所载,上古时,有一种官事叫“四岳”,是专管祭祀三山五岳的官。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山是神灵,所以“四岳”官是很重要的官事,岳姓就是四岳官的后代。相传帝颛顼之臣伯夷,为首任太岳,其四子掌四方诸侯,称四岳。后世子孙以官为氏,称岳姓。2、出自他族有岳姓或他姓改姓而来:①元时畏兀儿(即维吾尔)人有岳姓,岳柱是也。②清满洲人有岳姓,世居沈阳。③景颇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汉姓均为岳姓。④今满、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朝鲜等民族均有岳姓。得姓始祖:伯夷。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的侄孙。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可通......
在中国,岳姓不是大姓,但是岳姓出了一个千秋万世共敬共仰的英雄岳飞,使岳姓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芒。岳姓虽不是大姓,却是传统非常浓厚的一个姓,岳姓在中国属于忠姓。岳姓位居百家姓第34行,第一位,在现今中国以人口多少排名的百家姓中排行第12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源出于姜姓,汉族的岳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上古时代,尧帝时有诸侯四岳之职,又称太岳、岳伯,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人,四岳是一种非常庄严和重要的祭祀官,负责祭祀天下四方名山。岳氏就源于四岳之后。岳氏最为出名者当属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是他使岳姓发扬光大,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直是抵挡女真人入侵宋朝的铁血军团。至令完颜兀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之语。因为距今千年的宋朝立国310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各姓氏重新盛行修谱,以敦亲睦族,自宋以降,岳飞的后裔都严格按家谱行辈取名,岳飞五子都有后裔,繁衍众多,是现今岳氏宗族人口......
惜宋代以前,史书鲜见岳姓。据《郡望百家姓》等所载,这个源远流长的家族,秦、汉以前,主要是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
...
...
...
...
...
...
...
...
...
...
...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因为疏于保护,有很多牌坊大多已经不复存在。而坐落在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二组的岳氏牌坊,还在坚强的矗立着,似乎在等待着人们走近她,了解她……牌坊牌坊门头岳氏牌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牌坊结构为"三门四柱五楼",四根基柱基座部分有圆雕石刻,牌坊共分三层;牌匾处文字意在表彰墓主人功绩,花版处采用浮雕雕刻人物故事及花纹图案;牌楼前后采用镂空技艺,呈网格状;顶部巨大的"寿"字与牌坊浑然一体;五个牌楼的檐顶向四周起翘,流畅自然。牌坊石刻工艺十分精湛,运用了圆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线刻、彩绘工艺,刻画有植物、动物、人物图案,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牌坊浮雕牌坊浮雕墓群方石墩为祭祖烧纸钱时用,称"钱柜"岳氏牌坊系岳飞第18代孙岳中河与妻室黄君合葬之墓。岳中河生前为当地有名的乡贤,夫妻俩乐善好施,修建了方圆数十里......
明朝1、岳正,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殿试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探花。2、岳璇,明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3、岳伦,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4、岳焠,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5、岳相,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6、岳万阶,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7、岳九逵,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戍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8、岳虞询,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9、岳储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10、岳宗恒,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11、岳虞峦,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
【岳母刺字】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
南江县素有“岳半县”的称号,相传是全国岳氏族人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南江县城沙溪坝,有一处距今700多年历史的宋代古墓群,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六世孙岳之正的墓地。相传,南江县的岳姓人正是岳之正的后裔。南江岳氏的族谱中记载,“之正公携子抱孙,两世归葬于此”。“之正,即之震,为南江岳氏始祖。”族谱上,记载着南江岳氏的根脉:“宋理宗时期,之正公以贡鉴身份受四川蓬州州判,因政绩卓著,继迁仪陇县事兼利路兵马钤辖,再迁南江县令。在南江主政期间,秉承先祖精忠报国、忠孝传家的武穆家风,在抗击元军南侵,安定南江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惠政九年,封保义郎,殁于官。因元兵阻隔,不能归葬原籍,加之邑人苦留,遂葬治北左侧(明正德年间,因扩建城池,迁城东沙溪坝)。之正公遂为南江岳氏始祖。”明清两代,南江县人口中岳姓人约占一半,因此有了“岳半县”之称。今巴中境内岳氏均为其后裔,在省内则有眉山、仪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