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袁氏属湖南伯庸公支,系光五郎公第七子均让(细七郎)公的后裔,现有族人约2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26%,是湖南袁姓人口占比最高的县。绥宁土著少数民族居多,自唐以来,历朝叛乱不断,朝廷派兵征讨不息。宋时,均让公与子进现、进琦奉旨平叛,坐镇莳竹(绥宁旧称)。进现公卜居大水白羊坪(现属洞口县古楼乡),娶赵氏,生十三子:長通岩,次通柄,三通崧、四通岳、五通崙、六通崟、七通岺、八通隆、九通嵩、十通应,十一通崇、十二通尚、十三通巍。进琦公卜居白沙,娶颜、李二氏,生五子:万权、万术、万全、万应、万变。
一世祖:进现公。
始迁祖:通岩公,由大水白羊坪徙居今瓦屋塘镇杨家堂村上马石,娶尹氏,生二子:仁吉、仁玉;续娶张氏,生四子:仁庆、仁忠、仁成、仁龙。仁吉、仁玉仍居绥宁,其后裔为上马石袁氏。张氏携庆、忠、成、龙兄弟四人则徙居今洞口高沙。后来,仁庆公居高沙市,为高沙袁氏一世祖;仁忠公居木井,为木井袁氏一世祖;仁成公居石磁,为石磁袁氏一世祖;仁龙公居撑架冲,为撑架冲袁氏一世祖。清嘉庆初年,四房后裔合建宗祠于高沙市。
班行:均进通 仁再仕 光子公 九字循环使用。
修谱概况:乾隆45年一修族谱,道光元年二修,同治4年至光绪10年三修,民国9年四修,民国33年五修,1995年六修。
郡望堂号:汝南郡。仁吉、仁玉两房于乾隆42年建成通岩公祠于下园坪,堂号“明德堂”。
主要族居:杨家堂、莫锄、联民麻塘、枫门岭、公德山、禾仓岭、棕沙田老屋场、金昆竹林、周家冲、袁家寨、散水、武阳等。主要外迁有四川绵阳、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