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喻氏宗谱,八册,线装。活字木刻版。清道光癸未(1823)年镌刻。堂号:余庆堂。谱藏喻树卿家。该支系尊喻重华为远祖。谱前有清代黄梅族人进士翰林院修撰监察御史喻溥序言。该支系尊宋末元初进士,黄州路总管喻千禄为始迁祖。该谱由喻千禄始迁落脚地红石桥以及后世分迁的鹅笼司、矿西三个祠堂合修。
无总纂署名,系三个祠堂代表喻守斋、喻共亭、喻瀛桂等近十位族人分工合作完成。
该谱的纂修原则:“千禄公以上存而不论。千禄公以下录而必详。”该谱千禄公以上的世系,采用的是世仁堂谱明嘉靖喻思恪所主修的丰城谱和明崇祯年间喻国人所主修的郴州谱的世系模板。那个模板存在明显硬伤,喻古亭《参辨谱序》有质疑,详见卷一《古亭公参辨谱序》
修谱、续谱概况及字派
麻城红安红石桥喻氏,明朝时只有墨谱传承。正式刊刻的喻氏宗谱迟至清朝乾隆十年才面世。由承道、世材、振声、光禄诸公创修。
后续谱牒由仲德公后裔分续成矿西喻氏宗谱,鹅溪喻氏宗谱,史称西分谱;成德公后裔分续成红石桥东分喻氏宗谱,史称东分谱。且各自修建了三大分支的祠堂。由此形成了麻城红安历史上的三大支系。字派上也是各自为政。西分矿西支字派为:
德文致道,允从大单。
文学承名,世必能通。
西分鹅溪支字派为:
德文致炳(玉),本启大满(源)
伯名渤(浑)学,承维能臣。
红石桥东分支字派为:
德文有日,宗水希人。
以言廷系,必显能臣。
发展到清朝道光三年(1823),族中贤达意识到三大支系若如此发展下去,一祖一宗之后势必成为途人。遂倡议合修三祠宗谱。由能善、逢泰、守斋诸公主修。实现了三祠第一次大合修。统一堂号称“餘庆堂”。史称“三祠合谱”。之后,清朝道光后期至民国,战乱频仍,灾祸连绵。国弱民贫,民生维艰。
三大支系虽然各自续过几次谱,但都属分续,无力合修。自十八世至二十一世又出现分歧。矿西字派为“金和锡庆”,还有一房分为“全凤朝阳。”鹅溪字派为“增崇茂松。”红石桥东分为“士崇茂树。”致使一祖一宗之后,续修的宗谱出现了四五个版本。辈分字派出现了紊乱。严重影响了尊祖、敬宗、收族之大义的落实。
戊戌年底,己亥年春,由红石桥东分倡议,三大支系第二次大合修。幸赖三支各房代表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摒除分歧,达成共识。统一沿用道光三年堂号“餘庆堂”。(道光三年之后,矿西曾用“万安堂”堂号,鹅溪曾用“茂盛堂”堂号),统一字派。
以前各支系使用的二十一世字派存而不论,二十二世至二十五世用“同定长春”归于一统。后定二十四世字派:
骏思明启,华正方英。
邦兴家泰,景运宏鈞。
克昌先绪,荣业立臻。
“骏”字亦可用“元”字。
三祠共同遵守不得有违
文化底蕴深厚
自千禄公落籍麻城,薪火相传,七百余载。这里延续着“苍梧世族,红石名家”的家风。
迁麻始祖千禄公、百禄公兄弟皆元进士。千禄公是麻城三百姓氏中三十多位官定始祖之一。府县志书都有记载。千禄公后裔明清两朝中进士举人的就多达三十八人。有书香之家,宦迹之家的美誉。突出者如五世哲公,六世宗府公,八世希礼公,十二世勋公,十八世士亨公等,都是驰誉仕路者。
特别是八世希礼公,为明朝十大名御史,麻城十大名臣。其奏疏,传记,麻城县志均有详细记载。宗府公,希礼公,士亨公所获皇封圣旨,均在麻城红安两地喻氏宗谱中,历史上有“红谱”之称。
迄今为止,麻城红安喻氏三大分支经过七百年发展,人口规模如下:红石桥东分约5000人;鹅溪西分约1500人。矿西约26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