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的东海上,水天一色,一艘悬挂着东晋王朝大旗的木船正在向东方海面行驶。船头上,一个年轻人遥望远方默默站立,他面容整肃,冰凉的海风吹拂着他长长的衣襟,使他仿佛要飞起来一样。他就是奉旨出使高句丽的东晋使臣庾荀悠。庾氏源出于三代颛顼高阳氏,尧时封掌庾大夫安庆公,因官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古籍中有曹操为免于关云长杀害,恳求关将军熟读《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汉代庾皮父子任教宫廷;庾胜昆仲戍守广东台岭横浦关,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把横浦关改名为大庾岭。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在颍川鄢陵的庾氏名人相继涌现,活跃在政界、军界、文化界,建树颇多,为后世所称颂。庾荀悠就出生在被时人誉为忠诚、廉洁名门望族的鄢陵庾氏之家。东晋是鄢陵庾氏家族政治上最辉煌的时代,鄢陵庾氏与王氏、谢氏等其它大家族一起,共同稳定发展了司马氏江左政权,在东晋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事业是鄢陵庾氏政治活动不......
据《广东庾氏志》载,广东庾姓始祖是庾东旸,仕宋,于北宋元佑年间自南京来粤,任广南路经略安抚使,携眷到羊城。二世庾观泾,宋政和年间任广南东路提举,因见东莞山水秀丽,乃卜居东莞茶园(今茶山镇),并名其地为庾家坊。明洪武25年(1392)前后,八世孙庾德信携父由茶园庾家坊避祸迁居至谷涌(冲),后又分支到蚬涌企石村。(余略)...
安庆公(掌庾公)、姬庾(庾公之斯)、姬庾过(太傅过)。安庆公:传说在远古尧帝时代,有一个名叫安庆公的人就是掌庾大夫,专职掌管粮库出入之籴,史称掌庾公。在安庆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庾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姬庾:姬庾,字之斯,又字之佗,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一神箭手,曾跟郑国神箭手尹公之他学习射箭,后青出于蓝,百发百中,时称“庾公之斯”。姬庾过:是春秋时期周惠王之子王子带后裔的甘悼公之子献太子的老师。...
...
...
2024-06-14
庾后明穆皇后庾氏。讳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也。庾亮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出入玄儒,颍川庾氏在东晋的真正坐大正是在庾亮一时。庾信字子山,北周文学家,南阳新野人。曾担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擅长写诗赋、骈文。庾信博览群书,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诗圣杜甫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早期作品绮艳轻靡,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为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晚年之作遂趋沉郁、萧瑟苍凉,并对当时社会动乱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赋》为最著。今传《庾开府集》、《庾子山集》均为后人所辑。他的父亲庾肩吾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庾抱润州江宁人。有学术,隋元德太子学士。高祖初起,隐太子引为陇西公府记室,文檄皆出其手。转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诗五首。庾笋悠东晋初年名将庾翼的后裔,奉旨出使高丽,为沟通中韩两国的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
从谷涌出发,沿着沿河路向北一直走,便可到达庾氏宗祠,这里承载着庾氏一族的悠久历史,在2014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庾氏世家。庾氏书法世家有庾亮、庾怿、庾冰、庾翼四兄弟,其中庾翼最负盛名。庾氏四兄弟,因庾文君(亮妹)为晋明帝明穆皇后,成为皇亲国戚,家道兴盛。庾亮及其书法庾文君,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左将军庾琛第三女、权臣庾亮之妹,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性情仁慈,姿态仪容很美。晋明帝继位后,立庾文君为皇后。庾文君画像庾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晋书》卷七三)。这是魏晋时代风流倜傥的人物之一。他官至征西将军,镇武昌,都督六州诸军事,领三州刺史,权重位显,政绩赫赫,其书名也因政绩而显。唐窦象《述书赋》评价庾亮书“强骨慢转,逸足难追”。庾亮工行、草书,其书艺特质是“骨逸”,这是东晋书法的典型风格。《淳化阁帖》卷三有庾亮行草《书箱帖》,5行37字。庾翼书法《从事帖》局部、《故吏帖》局部庾氏四兄弟,书法上成就最显著的还是庾翼。庾翼初为参军,累迁从事中郎;历鄱阳......
庾澄庆的姓,不知道读错的人都读成了什么,小时候把它读作shēn的也有,读作yǎo、gēng的也有,反正五花八门,读对的没几个。按照那时候的识字水平,读对的估计也都被当作笑柄对待了。但是,直到现在,相信很多读对了音的,怕是声调也搞错了。很多人把它读作yú,其实人家是三声的yǔ。庾,本指水路上储存转运粮食的仓库,也就是没有顶盖的谷仓。所以后来引申出了露天谷仓的意思。同时,庾还是古代称量的器具,所以这个字也被写成斞(左臾右斗)。有说一庾等于16斗的,也有说一庾等于2斗4升的。庾姓得姓来源便和它的本义有关。作为庾姓的两大源流,无论是源于帝尧时期的安庆公,还是源于周朝时期,它的得姓始祖都是负责掌管粮仓的官吏,后世以先祖的官职为姓氏,便有了庾姓。庾姓还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名为庾公,字之,也是庾姓的得姓始祖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神射手。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应该对于华容道前......
司马睿出镇建康后,庾亮(公元289-340年)过江为其下属,其妹嫁给司马睿之子司马绍。司马睿在位时,庾亮历任中书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湖南湘巴庾氏家谱三卷,首一卷,(清)庾大醇始修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清)庾亿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济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庾氏族谱,(现代)庾裕良主编,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公开出版。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路5号庾裕良处。庾氏志,(现代)庾氏族人编委会,2008年计算机排印稿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路5号庾裕良处。...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庾氏宗祠门上这段引自《滕王阁序》的文字,正是对庾氏一族最好的写照。336年前,庾氏族人定居曹寨村,宗亲繁衍,人口一度达360多人。这座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九年的庾氏宗祠,至今已有126年,维系庾氏宗族血脉关系。如今,随着祠堂历史不断沉淀,宗祠内不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更是将桑梓之情代代相传,成为南山镇漫水河畔的“旺丁角”。庾氏宗祠依山靠水寓意敦宗睦族庾氏宗祠,位于南山镇东和社区曹寨村。祠堂不大,仅占地430平方米。据参与修缮祠堂的老人庾瑞康介绍,修建祠堂时,庾氏族人根据曹寨村背靠回祺山,前为漫水河,面向大东洲的独特地理位置,将祠堂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建于村中的中轴线上。在祠堂门外的梁柱旁,还保留着部分壁画和文字。祠堂的两侧有钓鱼台,祠堂前面广场有旗杆石块架。庾瑞康说,祠堂上方左右两侧则是唐朝诗人王勃......
瘐能村,东枕伊侯山,西眺周公桥,背靠金泉岭,南望古松岭,面王河北面而居。村内古迹众多,沿中轴线有南至北,依次有碧霞阁、周都堂故居、观音堂、庾能寺、人民舞台、玄帝阁,从东向西有庾能水库、文昌阁、牛王庙、天主教堂。在长河地区,有好多村庄都是先有宗教信仰的场所,然后才聚集发展起村落来的,庾能如此,东洼如此,贺坡如此,还有,还有待继续地发掘。据庾能寺大石碑记载“庾能村之东坡在唐时建寺与其上寺东坡有姓庾名能者不知迁自何许,择寺与场地而居其繁衍他姓者咸翠商汤名相伊尹登社访之,于是逐成村落以庾能名里后寺废遗阁利石顶蘸纸石盆八角石柱原刻佛书及佛堂石碣者庾姓居多今止一息此其社之所立石也。”根据上述文字可以依稀得出这样的结论:瘐能村,先有寺庙,后有村落,庾姓为主。然不知过去多少时光,亦不知何时起,村中庾姓者空乏其人,周氏一族迅速崛起,直至万年年间周公横空出世,至今依然如此。庾能村虽因出现周公而名扬万历天下,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