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9
08-13
新闻动态
分享

南北朝、隋唐时文学家虞世南

人物简介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人物生平

笃志勤学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梁代曾任始兴王咨议;父亲虞荔,于陈朝太子中庶子,都有很高的名望。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虞寄为子,因此他取字伯施。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

遵守礼法

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当时虞世南还年幼,因悲哀过度瘦损得几乎承受不住丧服。陈文帝知道虞荔的两个儿子博学,常从宫中派使者到他们家里去扶助卫护他们。曾被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他的叔父虞寄被陈宝应捕获,在闽、越一带,虞世南虽然已除去丧服,却还是布衣蔬食。到天嘉五年(564年),陈宝应战败,虞寄得以生还,才令虞世南脱去布衣食肉。

二虞入京

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除任西阳王友。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当时隋炀帝杨广还是晋王,听到他们的名声,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杨广命令使者去追他们。

大业元年(605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与虞绰、庾自直共撰《长洲玉镜》。同年,因母亲去世而守丧。当时虞世基在当朝非常显贵,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虞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

江都之变后,虞世南随宇文化及到聊城。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虞世南又被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刚烈敢谏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武德五年(622年),与裴矩撰《凶吉书仪》。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后,虞世南升任太子中舍人。

同年八月,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允,升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被授为秘书少监。

贞观五年(631年),参与编撰《群书政要》。

贞观六年(632年)七月,虞世南进呈《圣德论》一文,太宗赐手书诏令给虞世南称:“你的评价太高了。朕怎么敢与上古帝王相比,只是与近代相比略强些。然而你只是刚刚看见开头,未知其终结。如果朕真能善始善终,那么你的高论可传之后世;如若不然,恐怕只会成为后世的笑柄!”

贞观七年(633年),虞世基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器重他的博识,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太宗曾对侍臣说:“朕借闲暇的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个字的差错,未尝不惆怅恼恨,他恳切诚挚到这种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有什么不能治理。”

贞观八年(634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同年,陇右山崩,大蛇多次出现,山东及江淮多次遭大水。太宗问“天变”。虞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借机劝谏太宗遵循道德义理,并希望太宗不因功高而自满、不因太平已久而骄傲松懈,始终如一。太宗听后敛容反省,认为此言对自己有警醒作用。同年四月,康国进献狮子,太宗命虞世南为其作赋。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驾崩,虞世南一再劝阻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

深受追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又上表请求辞官归居,太宗优诏允许,仍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同年五月二十五日7月11日),虞世南在长安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太宗闻讯后为他在别第举哀,痛哭悲伤,下手诏给魏王李泰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主要成就

文学

虞世南文章婉缛,与徐陵相似。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36]  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

清代沈德潜在评论《从军行》二首时就称此诗“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书法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唐李嗣真《书后品》评其书为“上下品”。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思想

虞世南从儒学为规,修身力行。唐太宗常引进谈论,共观经史,每论及历代为政得失,必有规纲,多有补益。强调学习经史,认为自古圣贤。“劝乎学而立其名”,若不学,则“没世而无闻”。崇尚孔子“节用而爱人”的思想主张薄葬。认为古时帝王所以薄葬,不是不想荣其亲,然而高坟原垅,珍宝奇物,实所为累。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薄葬,是为长久之计。虞世南为一代儒臣;对扩大儒学影响起一定作用。

整理藏书

虞世南秘书监任职时,充分利用国家藏书,主编《北堂书钞》160卷。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名。全书分19部,下分852类,19部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帝王、后纪、礼仪、衣冠、仪饰、服饰等部,其中汇集了大量的儒学资料,起着传授知识,临文备查的作用,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又奉敕参撰《群书治要》50卷,辑录经史谱子有关治国兴衰政迹之文,始上古,终晋代,凡采经书12种,10卷;史书8种,20卷;子书,四书7种,20卷。多本唐初善本,前代名儒桓谭,仲长统等人政论,亦赖此书得其梗概。个人收藏书画作品甚多,亦有图籍存于家。收藏品钤有“世南”等印章。

著有《兔园集》10卷,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原有诗文集30卷,由褚亮作序,但已散失不全。《全唐诗》编其诗1卷,《全唐文》收录有其诗文及奏疏。民国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4卷,收入 《四明丛书》。


历史评价

封德彝:世基(虞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许善心)之死,敬宗(许敬宗)舞蹈以求生。

李世民:①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②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③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④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⑤虞世南学综古今,行笃终始,至孝忠直,事多宏益。⑥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褚亮: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裴行俭: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

李嗣真:虞世南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g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白居易:国朝以来,有刘德威、张文、唐临为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秘书监,设官之重,得贤之盛,人到于今称之。

张怀:伯施隶行草入妙。

贾耽: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孤青似竹更飕t,阔白如波长浩渺。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裴敬:以学行、文翰俱称者,虞秘监。

刘d:①虞永兴之从建德,李安平之佐公u,褚阳翟之依薛举,盖大渴不能择泉而饮,大暑不能择J而息耳,非不识其饮憩之所。及文皇帝揭三辰而烛天下,群贤雾集,人之所奉,方得跃鳞天池,擅价春山,为一代之至宝,则所托之势异也。隋掌郢握,曷有常哉!二虞昆仲,文章炳蔚于隋、唐之际;褚河南父子,箴规献替,洋溢于贞观、永徽之间。所谓代有人焉,而三家尤盛。②猗与文皇,荡涤苍昊。十八文星,连辉炳耀。虞、褚之笔,动若有神。安平之什,老而弥新。

宋祁:文本才猷,世南鲠谔,百药之持论,亮、思廉之邃雅,德敝辞章,皆治世华采,而L汩于隋,光明于唐,何哉?盖天下未尝无贤,以不用亡;不必多贤,以见用兴。

岑宗日:世南潜心羲之,盖若颜子之亚圣。

司马光:世南外和柔而内忠直,上尝称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蕖⒗罹福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米芾:虞世南如学休粮道士,神意虽清,而精气疲困。

洪迈:夫太宗之梦世南,盖君臣相与之诚所致。

高: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_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杜子美、颜清臣、柳诚悬、钱藏真、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许学夷: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褚人获:学士虞世南文学迈世。

曹树德:右军工书穷神化,嫡派相承虞永兴。内含刚健外婀娜,天然墨妙超人群。把玩再三不忍释,置之座隅忘朝昏。如与有道相接对,顿教方寸澹俗氛。……惟有秘监擅众长,有如君子善藏器。但论行草亦偏工,暮年所得更深邃。兰亭茧纸空复空,即此已可追其踪。晚近俗书体尤弱,妩媚o成俳优风。临摹虽工神气失,枯枝断梗将无同。书法与世相流转,识者观此忧忡忡。


后世地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虞世南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名。

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一日,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虞世南等十一人被定为第二等。

建中元年(780年),虞世南等三十四人被唐德宗定为功臣上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虞氏网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虞氏家族圈

全网第251大家族
已有40万位宗亲
99+

虞氏家族圈

全网第251 大家族
已有4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虞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虞氏网
炎黄虞氏网(yu4.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虞氏新闻,虞氏话题,虞氏名人,虞氏源流,虞氏文化,虞氏企业,虞氏族谱,虞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虞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虞氏宗亲网站。
炎黄虞氏网以弘扬虞氏文化,传承虞氏文明,促进虞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虞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虞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名人
颉氏名人力氏名人绳氏名人喜氏名人虢氏名人申屠氏名人补氏名人爱氏名人丑氏名人钭氏名人见氏名人墨氏名人犹氏名人凯氏名人皋氏名人真氏名人尔氏名人羌氏名人是氏名人逢氏名人巍氏名人司徒氏名人孝氏名人首氏名人诸葛氏名人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