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0
07-03
新闻动态
分享

郁氏源流-郁姓起源考证

郁氏源流-郁姓起源考证 

【郁氏文化】郁姓的起源考证


郁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多地区的古老姓氏,汉族、回族、壮族都有此姓。

 

郁姓是罕见的小姓,历史上不能与孔孟等名门贵族相比,所以在官谱中有关郁姓的信息记载较少,甚至没有记载。

 

有关郁姓的来源记载,在姓氏书籍中只有零星描述。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宰相名叫郁黄,又被称为郁贡,自郁黄之后,便有了郁氏(有氏);据《姓考》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食采于郁邑,他的后代便以地名“郁”为姓氏;又据《姓氏五书》记载,西域有郁立国,其国人则以国名中的郁为姓氏。

 

在郁姓家谱中,对其支脉的来源应有详细记载, 由于郁姓的成谱时间较晚,加上战争及族人对谱书的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资料严重缺失。

 

因而现在对郁姓的源流,众说纷纭、模糊不清,很多源流说法缺乏史料佐证。秉承去伪存真、理性分析的原则,现对郁姓源流尽可能做一些考证。


郁氏源流-郁姓起源考证

 一、 出自羲仲之后,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据《黎阳郁氏支谱》记载,尧帝派羲仲专门观察日出以平均合理的时序指导春季农业耕作,便将羲仲封于东方原少昊居地的郁夷地晹谷(今山东登州),顺便祭祀少昊,并立国为郁。羲仲的子孙世世代代守在那里,经历夏商殷周,世代都做执掌观察天象的官,子孙后代以国号“郁”为姓氏。

 

后来纪国人入侵郁夷,郁子逃亡鲁国,居于郞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郁郎亭。逃到那里后,子孙中世代做鲁国的大夫,其中郁贡还当上了鲁国的丞相。谱书中关于郁氏的这种源流记载,有史料佐证:①《尚书·尧典》中“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嵎夷”地名,《史记》中作“郁夷”。② 《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宰相名叫郁黄,又被称为郁贡,自郁黄之后,便有了郁氏(郁氏)③在《左传》中称其为“枋”。在古代,“郁”字通“枋”字。显然,郑国称其为郁邑,而鲁国称为枋邑,皆指同一地区。因此,作为源于封地而得郁氏之说较为可靠。

 

二、“鬱”字简化同化成“郁”姓

 

1、出自大禹之师鬱华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远古时期大禹的老师叫鬱华。鬱华很有见识才能,大禹王拜他为王师,虚心向他学习本领。因鬱华在上古就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家族就很兴盛,接着这个姓氏就出了个神奇人物叫鬱林,据说他后来修炼成了仙人。

 

战国时期,著名楚国的诗人宋玉在《高唐赋》中提到,鬱氏是来自鬱林这个复姓的。显然,那位成仙的鬱林原本是鬱华的后代,他的子孙以其成仙之事为荣,就用他的姓名加在一起作为姓氏,曾一度变为复姓鬱林氏。在鬱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简称鬱氏,皆尊鬱华为鬱氏始祖,世代相传至今,后因文字简化同为郁氏。

 

2、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郑国公子翩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苑》中记载:“鬰氏出太原,与蔚姓通。”该支鬰氏是由蔚氏改字而来,源出蔚邑(今山西平遥、灵丘一带),是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郑国公子翩被封于蔚邑,史称蔚翩。

 

在公子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蔚氏,由于“蔚”字作地名古读yue,成为姓氏后逐渐改读yù,后有部分族人改以同音字称鬰氏。后又由于“鬰”字与“郁”字在某种意义上同义,相互通用,因此后来多改称郁氏。《万姓统谱•勿韵》:“鬱,太原宫音,与蔚姓通。明鬱让,山东人,正德中任颖川卫知事。”海南郁氏谱书上有关于鬱让的明确记载,山东“时思堂”郁氏谱书也明确记载:蔚郁同源同宗,蔚氏一支改我郁氏,居住在郁家胡同。以上记载证明其这支郁氏源流的真实性。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鬰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后来简化成郁姓。

 

三、源于子姓


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郁伯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王朝时期,江南长江流域有郁邑(今江苏与浙江之间),为春秋时期吴国一个大夫的采邑,该大夫原为宋国下大夫,在华氏之乱中避于吴国,被吴王因称其为郁伯。


在郁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郁氏,世代相传至今。据史籍《姓考》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食采于郁邑,他的后代便以地名“郁”为姓氏。


郁氏源流-郁姓起源考证

 四、民族大融和,少数民族汉化为郁姓

 

1、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朝时期郁林,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书记载,楚伐郁林(今广西桂林),迁其民于郢(今湖北江陵),其后有以原居地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郁氏至今。据史籍《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鬰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又水名,《山海经》载:鬰水出象郡。”鬰林郡,在秦朝时期称桂林郡,到了汉朝时期改称“郁林郡”。鬰林郡的住民,主要是古代百越民族,也包括了后来成为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西南夷先民百濮族,在大汉王朝强盛之势下,有人以郡望为汉化姓氏者,称鬰林氏,后简为郁林氏,再简缩为郁氏,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三国志》、《晋书》等的记载:“鲜卑人中有郁姓。”在史籍《晋书》中记载的鲜卑郁氏,就是拓拔鲜卑的一个部落,原称万郁部,在东晋后期聚集魏部落,首领就称万郁烈。万郁部族人后皆改汉姓为郁氏,被北魏孝文帝安置于北地郡,称其居地为郁致县(今甘肃庆阳),亦因此而称之为郁州。鲜卑郁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契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旧唐书·北狄传》中记载:“唐时契丹人中有郁姓。”唐朝时期,契丹民族中的主流部落为郁律氏,亦称野律氏、后在大辽国时期译作耶律氏。在辽国灭亡后,郁律氏多汉化省文为单姓郁氏、律氏,多数融入汉族,少数融入蒙古族、女真族,世代相传至今。据云南保山的郁金辉介绍,他们这支郁姓就是耶律氏之后,保山的来历与耶律阿保机有关。

 

4、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郁氏,出自明英宗朱祁镇执政的正统中期(公元1443年左右)所入附的西域回回那罕帖木儿后裔。入朝后,那罕帖木儿被明英宗授职锦衣卫指挥同知。他逝世后,其子倒刺火者袭职。至其孙沙班之时改汉姓为郁氏,称郁敬,因屡有战功而晋升为指挥使。在郁敬之后,其子孙世称郁氏,有四世孙郁锦、五世孙郁胜、六世孙郁腾、七世孙郁勋等等,并世代袭职为指挥使。

 

5、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西域郁立国国民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在汉朝,汉武帝的通西域政策,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其路径所过的西域有一个郁立国(今新疆奇台),主要是西羌民族,其国民归汉之后,后裔便以国名之谐音汉字“郁”为姓氏,称郁氏、玉氏,世代相传至今。据《姓氏五书》记载,西域有郁立国,其国人则以国名中的郁为姓氏。

 

以上可以看出郁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随着民族大融合及字体的简化,在当今“鬱”姓、少数民族郁姓、已经与汉族郁氏不分彼此,融为了一家,皆称郁氏。目前在姓氏排行榜上,郁姓名列第二百二十位,人口约四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9%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郁氏家族圈

全网第227大家族
已有49万位宗亲
99+

郁氏家族圈

全网第227 大家族
已有49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郁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郁氏网
炎黄郁氏网(yu2.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郁氏新闻,郁氏话题,郁氏名人,郁氏源流,郁氏文化,郁氏企业,郁氏族谱,郁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郁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郁氏宗亲网站。
炎黄郁氏网以弘扬郁氏文化,传承郁氏文明,促进郁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郁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郁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源流
都氏源流雍氏源流晁氏源流融氏源流家氏源流湛氏源流松氏源流山氏源流贝氏源流戎氏源流初氏源流凤氏源流皮氏源流邰氏源流於氏源流荀氏源流漆氏源流谌氏源流訾氏源流利氏源流宾氏源流东氏源流裘氏源流束氏源流赫氏源流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