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族俞”'- '知俞先生'
绍兴“十族俞”
绍兴号称名人的故乡,近代史上俞氏的名人十有六、七出自绍兴。绍兴的俞氏源自五峰俞氏,真正形成“十族俞”,是在明朝的事情了。据《谭底俞氏家谱》记载,俞庄的十世孙俞伯潜首先从嵊州迁往上虞崧城。开始了在绍兴一带的繁衍。
至宋代十五始祖俞梁(1067-1148),字翼宸,号云庵,随宋高宗南渡由钱塘始迁绍兴城蕺山南麓,筑室定居。俞梁在宋哲宗元符三年中进士,曾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等职。他活得很长,享年82岁,在当时应该是寿星了。葬于温渎(今绍兴县华舍街道)。俞梁生三子:亨衢、亨宗、亨道。\r\n长子俞亨衢,其六世孙俞如坤,宋景炎间仕殿前都指挥,自蕺山徙东堡(今属皋埠镇)。三子俞亨道官江苏靖江知县,后定居浙西桐庐,其后裔也分散在那里。\r\n次子俞亨宗,宋隆兴元年进士,仕秘书阁修撰,直显谟阁,迁温渎(今属华舍镇)。去世后谥号文达,葬于睦桥西北笠帽尽T缒暧杏嵘惺槟埂I前著有《山林思古录》、《垂轩稿》、《宏词习业》等著作。\r\n至明代,俞享宗后裔遂分徙陶里、型塘、斗门、容山、瓦窑头等地。又自陶里分徙东岸陈、越城箭场营。\r\n
元代元贞中(公元1264年后),后裔俞一诚招诸暨人周澳入赘。至明代时,俞亨宗的后裔分别迁陶里、型塘、斗门、容山、瓦窑头、高泽、横江、潭底等十处,后世称为“十族俞”,共奉亨宗为一世祖。建国前各族每年春季必俞亨宗墓前祭扫。这里“十族俞”的地理概念是指临近绍兴周边包括上虞等地区。从俞伯潜从嵊州迁往上虞崧城,到形成“十族俞”,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间。
明代时,崧城二十二世俞仁一,迁徙到了绍兴斗门(今越城区斗门镇)。这一支后来成为绍兴最著名的一支族系,这里诞生了一支伟大的俞氏家族DD俞大维家族。
俞大维家族的祖籍在浙江绍兴斗门镇汇头俞,世居称“同兴里头”。从斗门昭公俞仁一起,俞氏定居已有六百年的历史。\r\n
其余陶里、斗门、容山等支,代不乏人。清初绍派伤寒论创立者俞根初,《荡寇志》作者俞万春都是陶里支后裔;光绪进士、南京陆军水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俞明震,名人俞大纯、俞大维、俞启威(又名黄敬)系斗门支后裔;老同盟会员俞英崖系容山支裔孙。
睦桥西岸旧有俞氏宗祠一所,坐西朝东,五开间三进,祠前临河道地矗立一高大的石牌坊。该祠被俞氏后人称为“睦桥头老祠堂”,为“十族俞”共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俞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