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在第一眼看到族人时,四川人伊国华就觉得十分亲切——大家的鼻子、眼袋等长得很像。他知道,这是因为大家都是商朝名相伊尹的后人,血脉纯正。看到族人的欣喜,让他庆幸自己来了开封拜祖。有机会,他想再去留有先祖足迹的伊水流域好好看看——伊尹出生在哪儿,到今天也没有定论。姓氏起源伊尹后人以伊为姓在河南开封,来自福建、山东、浙江、安徽等9个省市的伊姓人,第一次聚在了一起。来的人不算太多,有70多个。稍作歇息,他们决定马上奔赴开封杞县空桑村,祭拜得姓始祖伊尹。有史书记载,伊姓是一个上古姓氏,最早跟帝尧有关。相传,帝尧出生于伊祁山,因为曾被寄养在伊侯长孺家,他的子孙就以伊为姓。既然这一支伊姓更早,为何伊姓人却认伊尹为得姓始祖呢?河南省姓氏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说,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祁姓。关于他的记载多是传说,伊姓虽然源于尧但得姓于尧却没有真凭实据。刘、唐、杜、祁、伊等很多姓氏都源于唐尧,可见唐尧并不姓伊,史......
福建宁化伊士哲:我家是四房必达公后裔四川广元伊国华:大家如果都能这样讨论,就太好了。好的,我记下来,以后再补充。青海宗亲从南京过去,说不定也与宁化有关。河南郑州伊国伟:青海宗亲应该是安徽滁州那边过去的福建宁化伊士哲:宁化开祖目前在全国有3万余后裔,不完全统计伊小斌:宁化有一个清代古墓,我们每年都会去扫墓,有谁知道其来源。“中华诗祖”伊吉甫伊吉甫(公元前852—前775),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伊是姓氏,尹是官名,部分史书上也把他称为尹吉甫,尹姓人称他为尹姓的始祖。伊吉甫不仅是《诗经》诸多诗篇的创作者,更为《诗经》的采集和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为“中华诗祖”。万邦为宪关于对伊吉甫人详细介绍,史书上并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只能从其他书籍中找出有关的支言片语。史料记载他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周宣王曾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封为太师。庞月光在译注晋朝葛洪著的《抱......
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辅佐商汤,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连保汤、外丙、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贤相。伊陟:商汤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从其言而修其德。伊恒:明代尚宝少卿,昊县人。为人谦恭,时称为长者。伊盆生:后魏统军,骁勇有胆略,初为统军,累立战功,遂为名将,赐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伊秉绶:清代书法家、乾隆进士,字组似,号默卿,福建宁华人。官至扬州知府。何绍基写诗称颂其书法说:"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筒。行草也无唐后法,悬崖溜雨如荒藓。"有《留春草堂诗集》。清代永昌知府、嘉庆进士宋湘赠伊秉绶联为: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伊陟商帝太戊时为相。伊尹子。与臣扈、巫咸共辅太戊治国。相传毫(今山东曹县东南)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夕大拱。太戊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帝之政岂有阙欤。”太戊从其言而修德,祥桑枯死。是时,诸侯归殷。伊籍三国蜀汉臣。字机伯,荆州南阳人。年少时便依附于同......
“厨师之祖”伊尹,不但是有名的厨师,也是出色的政治家、医学家、学者。被周公、孔子等人奉为“元圣人”,伊尹以做菜为比喻引申治国之道,提醒帝王执政要重德、为天下、为人民,并教育帝王成为贤能者;甚至为了人民的安宁而放逐帝王、无私亲政。实乃高德之士。究竟伊尹是一位多么贤德的奇人?一生做了多少伟大的事情?伊尹全身青铜像——伊氏宗亲会筹委会设计制作身世不凡——出生充满传奇色彩伊尹生于夏朝末年,其诞生有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远古时代,有一条伊河,上游有个名为“有幸”的小国家。伊尹的母亲住伊水岸边,在她怀孕的时候梦见神人告诉她“若看见石臼里出水,就向东跑,别回头。”第二天,她看见自家石臼里真涌出水来,就赶紧告知邻居们这个预言。大家向东跑了一十里,来到桑树林边,她回头一望,村庄已被洪水淹没,然而这一回头却违背了神人的告诫,这瞬间她的身体变成一株空心桑木。洪水退去后,一位养蚕姑娘提着篮子来到桑林里,听闻婴儿哭声......
郡望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伊氏望出陈留郡。《姓氏考略》中记载:望出陈留、河南、山阳。1、陈留: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2、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3、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淮安一带。堂号"任圣堂"(任,信也):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孟子称他是"圣之任者也"(圣人中最讲信的。把解放天下为自己的事)。...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帝王唐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今河北顺平),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长孺家,因此称他为伊祁氏,其后裔子孙便以伊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另有一说,尧帝出生在伊水边,为了纪念他的出生地,所以姓伊,在尧的后代中,有人就继承了伊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商王朝的开国贤臣伊尹,姒姓,是夏禹的后代。他曾居于伊川(今河南伊川),因此以其居住地伊水为姓氏。伊尹后来辅佐成汤战败夏桀,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商王朝。伊尹,名挚,是有莘人(今山东曹县)。著名夏末商初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伊尹生有儿子伊陟,成为伊氏的始祖。该支伊氏一族最早成望于陈留郡,即今河南省的开封市。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伊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伊耆,是西周时期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的一种官位,专职......
...
...
...
...
训勉后世,唯读书耕田,两大本份。耕田乃子孙衣食之源,读书乃为人处世之本。所谓“山枯出松柏,家贫子读书”,勤俭乃立身根本,劳勤是幸福源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创业兴家尤须爱国,处世为人务必秉公。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居家务宜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积财不如积德,避过莫若省非。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修身只为功在国,作事唯思利及人。做事须循公理,说话要顺人心,和睦为贵,有爱当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既老,敬奉尤须要勤,子女年幼,管教更当用心。可贵者敬老慈幼,可羡者恤孤济贫。以信自立,以诚待人。勿贪意外之财,勿食过量之酒。父慈而子敬,兄友则弟恭。男堕妇懒系败家之因,子荡女娇非家庭之福。骗人只是一次害己则是终身。疾风如劲草,日久见人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临渴掘井,应当饮水思源。知足常乐,能人自安......
河南杞县伊氏世家谱,(清)伊六璧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85年河南大学图书馆影印。现被收藏在河南大学图书馆。伊姓家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始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福建宁化伊氏族谱十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唐]伊文敏,始祖为伊显,本支祖为伊奉。福建宁化伊氏族谱十六卷,(民国)伊象昂辑,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唐]伊文敏,始祖为伊显,本支祖为伊奉。太原伊氏十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山东嘉祥伊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嘉祥县三官庙伊家村伊氏宗祠。...
福建宁化伊氏字辈(福建宁化伊春莲提供)尚武崇文诗书启智积善行德俭信克昌至诚训服民兴家振展中遵道义惟和平以廉养志历代繁荣 四川广元伊氏字辈(四川苍溪伊开华提供)文自天开国清君明盛世淳良邦家太平发达超显贵子贤臣声势丕振财来昌荣功建宗谱学之三林 四川南部、陕西宁强伊氏字辈(陕西宁强伊清宏提供)国泰...
伊秉绶、伊念曾父子隶书选刊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伊秉绶喜书画,工四体,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伊秉绶隶书五言联,故宫博物院藏。伊秉绶隶书五言联,故宫博物院藏。伊秉绶隶书七言联,158.2×35.9cm×2,重庆市博物馆藏。伊念曾(1790-1861),字少沂,号梅石,福建宁化人,伊秉绶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官严州同知。工篆、隶、镌刻,兼写山水、梅花。著守研斋诗钞。《广印人传》、《萍踪开记》。伊念曾隶书七言联,故宫博物院藏。伊念曾隶书对联伊念曾隶书临碑...
...
...
...
...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
5.莘野伊氏世谱 五卷 , 5, 1420-2011
4.莘野伊氏世谱 五卷 , 4, 1420-2011
3.莘野伊氏世谱 五卷 , 3, 1420-2011
2.莘野伊氏世谱 五卷 , 2, 14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