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整理汉朝社会食、衣、住、行的情况,可以让大家具体感受到,有些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习惯,竟然早在两千年前就形成了,且在这两千年里没有太大的改变。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借此更深刻地盘点,有哪些特别的生活情形,可惜消失了。比如,精巧且带有浓厚生活美学潜力的堂间建筑,在汉朝确立下来,后来竟逐渐消失了,连带消失的,是我们中国人对空间的敏锐感受,那种追求优游于内外之间的态度。虽然我们仍然强调“天人合一”这个道理,然而离开了植根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我们并没有真正与自然自在共存,并且真心关切自然的生活环境。
现代新造的中国传统样式的宫殿建筑,无论是台湾的还是大陆的,都只保留了传统样式的外表,并没有复原传统的堂间建筑结构法。台湾地区的圆山大饭店或两厅院,采用的都是西式建筑结构,一方面,这种做法能将建筑建得那么高,那么大,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必然丧失了堂间建筑原本最适切的尺度感,尤其是彻底失去了它更为巧妙、更为灵活的内外空间安排。
>
人处于建筑内,却不与户外的自然环境隔离开来,这其实是多么难得的居住智慧,甚至是绝佳的空间安排艺术。中国人发明的堂间建筑结构,却是在日本的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得以完整保留。我们今天通过去日本实地考察堂间建筑之美好,进而有效地解读、还原中国古代史料上的描述。
>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