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郡:古益都,实际上不是郡制,一直是县制,即今山东省的寿光县。益都历史悠久,境内考古上已发现了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一百五十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就是在益都始创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也是在益都成章。夏王朝时期,益都属斟灌国。
商王朝时期,益都之境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时期隶属纪国。春秋战国时期则归属齐国。秦朝时期,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改益都之地为剧县、益县,隶属于齐郡。西汉时期的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改置为寿光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中始见寿光县之名。西汉初置寿光时,县治在今寿光县城东北洛城镇牟城村,王莽新朝时期曾改名为“翼平亭”。
东汉时期,寿光县隶属于青州乐安国。三国曹魏时期,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西晋时期,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期没有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
隋朝时期的隋文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再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到了隋大业初年(丙寅,公元606年),撤闾邱县并入寿光。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
唐朝时期,寿光县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朝时期隶属京东路青州北海郡,金国时期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朝时期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朝时期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朝时期隶属山东青州府。民国前期,寿光县先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改属山东省淄青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以后,直属山东省政府。
1953年8月,寿南县并入寿光县,县级机关移至今县城,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寿光县均隶属之。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