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三门《阎氏宗谱》序
阎氏家序
阎姓,系黄帝后裔封邑得姓。黄帝的曾孙后稷,后稷的十二代孙古公父,即周太王。周太王有三子:长曰泰伯,次曰仲雍,三曰季历。周太王看到季历之子昌有治世之才,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泰伯、仲雍为顺从父意,乃纹身断发,逃奔荆蛮,以避季历。泰伯、仲雍,开辟了勾吴,号称吴泰伯。周太王卒,季历果立,称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即文王。西伯崩,子发立,曰武王。武王克殷后,封文武百官,求泰伯、仲雍后,封侯谢让位之恩。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因为氏。仲雍之后虞仲被封于周之故城夏虚为侯,夏虚即阎城,以阎为氏。武王之次子唐叔虞之后,晋城公子懿食采于阎邑,以邑为氏。这三支阎姓的封姓,都是黄帝后裔,发迹于山西。所以阎姓的郡望为《太原郡》。
阎氏宫音太原郡,世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小李庄村。阎氏被封氏之后的世系称泰伯世系,山东嘉祥阎姓家谱中发现有阎顺健,是明洪武时洪洞县人,迁民时携带的洪洞《阎氏家谱》世系从泰伯排到阎顺健是79世,因而阎姓总世系有望通续。巩义阎氏世系是从明移民始。洪武三年上谕迁民,我始祖父已故山西,始祖母李氏携长子海,抱幼子湖,随娘门父李铭及胞兄弟仲威、仲斌,由晋迁豫巩城内黉学巷,同居共爨,后迁城西北里许仓西村居住。因舅父仲威无传,令我海祖继续舅氏,以承祭葬。再后,仲斌之次女侄女随姑与海祖定亲成婚,但多年未育。经两家商酌为两全计,阎李两家各为海祖定亲成室,先后德配田、王氏,各生子以承嗣各门。据明清流传下来的仓西家谱记载:阎门生四子广、宽、德、亮,在李门生六子锡、彪、云、雷、雨、电。后人丁兴旺,始析居两院,各立门户,此阎李一家所由起也。移民至今六百余年,两姓《轴案》均有记载:阎姓载,海祖德配李、田、王氏;李姓记载,海祖德配田、王氏。由此说明阎李一家源远流长。
仓西康熙十五年《李氏始祖墓表》中记载:“仲斌次女适阎氏讳海(1995年李氏修谱时改为‘仲斌次女适阎氏无嗣,海兼祧之’)后世子孙入庠食饩振振可纪,迄今三百余年,传十二代矣。”记载虽不详尽,但也说明了阎李一家之真情。始祖母之祖茔在巩县老城大井沟口土地庙东,坐北朝南,依山为穴。旧时,每年清明节,两姓同到祖茔扫墓,轮流主祭、陪祭,后各到各坟祭祖。阎李两姓仓西原有旧祠,两姓家谱分列南北壁间,后值倾颓时,阎氏已全部迁往他乡,祠由李姓独修,庙有专主,谱已化为乌有矣。
我族,是始祖海三子德之后。明清仓西《阎氏家谱》曾在三世与四世祖名下注“迁白沙烈姜沟”。我族家谱记载九世以前居住坞罗,六世分两门:长支根,次支本。支本到八世自隆有四子:长治化,次治世,三治世,四治荣,由坞罗复迁白沙烈姜沟。居未久,长门与三门留居白沙,次门与四门“泽水草而居”罗口至今。坞罗十世祖士孝迁南阳唐县毕店乡北阎庄至今。西村阎氏今查,七世已在西村活动并有记载,七世以前待考。坞罗十世士用与十二世朝宗到西村承嗣,今人丁兴旺。这是我族由仓西迁徙的情况,以昭告后世。
巩义《阎氏宗谱》自明洪武至今六百余年,世系不紊,昭穆有序,祖史有据,是我氏族文化之典籍,是我历代祖宗潜心记载的结果。今逢盛世,再次修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罗口国宝、国华、光荣、立章发起,坞罗金融、功火、现章,烈姜沟书仁、书钦、永兴,西村根生等人一拍即合,修谱开始。经济得到立章的鼎力支持,鸿儒、超群、桃令、发运、文超、全兴、会敏、功火、红营等我族近百人解囊相助,才使本次修谱得以完成。我族谱最早见于仓西、石关、南河渡明清传下的《阎氏宗谱》,由石关清大学士阎泰纯主修手抄本一册。次是坞罗、白沙、罗口《阎氏族谱》是清罗口文豪阎灿让于民国11年主修的手抄本一册。本次修谱参阅原谱之外,主要依据罗口阎忠典主修的1968年《阎田世系》谱,祖史部分有所增加,世系部分,原原本本,有序下延。本谱增加了人物事迹部分,记载了我族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爱国爱民之事迹,以励后人。
此次参与修谱者,虽力争编修一本较好的家谱,但水平有限,时间较短,资料难全,实有遗漏和失误之处,请族人阅后,多提意见,待再次修谱时采纳,力争族谱成为资料性、可读性、收藏性、知识性统一的祖史,以达承前启后,促进文明、富裕、和谐、与时俱进之目的。
公元2006年《阎氏宗谱》修谱编组委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闫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