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姬姓,出自韩国先祖韩桓叔之后,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潜夫论》、《姓氏寻源》等记载,韩国公族有著名的韩桓叔。这位韩桓叔并非战国时期韩国人,而是更古远的西周时期人,是后来韩氏家族的祖先之一。
按史籍《史记·韩世家》中索隐的注释:“叔向谓宣子能修武子之德,起再拜谢曰:‘自桓叔已下,嘉吾子之赐。’亦言桓叔,是韩之祖也,今以韩侯之后,别有桓叔,非曲沃之桓叔。”
在韩宣子和叔向的对话中,人们可以发现,当时晋国的叔向(羊舌肸)与韩宣子(韩起)这两位贤臣谈话时,韩国还远没有建立起来,韩宣子不过是晋国韩氏家族的第六代领袖,是公元前?~前514年之人,在他身后半个世纪的周贞定王姬介十六年(晋出公姬凿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韩国才真正建立起来,且一直到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韩景侯韩虔七年,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才正式承认韩虔为诸侯,始称韩景侯,其时韩国已经实际运转了五十年。
这说明,韩国的远祖除了在典籍《诗经》中所提到的“韩侯”之外,还有一位有道的先祖叫“桓叔”,且韩宣子还指明了其非为晋国的曲沃桓叔姬成师,因此韩国贵族的后裔子孙们皆对这位老祖先韩桓叔非常崇敬和怀念。在今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的考古发掘中,M26号古墓中“中姜作为恒公尊鼎”铭文的出现,说明了历史文献中所提到的“韩桓叔”其人是存在的。“中姜作为恒公尊鼎”铭文,说明M26号古墓中主人姓姜,是姬姜通婚的后代。
铭文中的“桓公”就是历史文献中提到的韩国有道的明君韩桓叔,为了表示对“桓公”的崇敬,中姜特意制作了“桓公尊鼎”。韩国本为侯爵,桓叔被中姜称作“公”似乎不合西周礼法,但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激烈,强者势力愈大,连周夷王姬燮(公元前933~前879年在位)都要下堂接见诸侯,其时晋武公姬称、秦襄公嬴开等诸侯都纷纷去“侯”用“公”的爵称,所以韩桓叔被后人中姜称作“公”也就是顺势入理的了。
在韩桓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韩言”为姓氏者,称韩言氏,后有将韩言氏复姓省文简改为单姓言氏者,世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