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祭田的置办方式及其在家族祭祀中的作用和来源
作为祭祀费用主要经济来源的祭田,其置办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先祖遗留。如道光十四年山东栖霞前姜格庄李氏家庙碑刻中对设立祭田就有这样的记载:“泉水社南庄村路旺村庄田三十四张(一张合40亩)二亩,上册粮银六十四两至条段俱载在文契地册。余存时为养老之资,没后永留为祭田。”“命子凝素、凝文、凝玉轮流经管,永不许典卖,亦不许私分。”(该碑立于山东栖霞前姜格庄李氏祠堂)表明李氏祭田乃先人遗留并订立规约不许子孙将其分析和典卖。又如同治四年记载山东栖霞泉水店刘氏祠堂所立碑刻载该祠堂最初由刘永兴一人“董其事”,而后祭田的置办是由采卖莹地树木所得之资购置,并且以祭田生息的方式不断扩充田产:“自立祖堂后,中树木采卖,囊贮买地数亩,以为祭田,总其成者,廷楠公建公辅数人也。廷楠既没,因荒失理。知其事者鸿远同愚溪公建经理,数年积少成多,祭田益广,利息益增。”2.捐献。子孙后代为祭祀先人,以捐献的方式贡献出自家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