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1
08-26
新闻动态
分享

孟子很愤青,荀子太理智


孟子出现了。

孟子虽然上承孔子,却丝毫没有孔子的谦虚随和,反而跟墨子很像,都是大愤青。

而且,孟子吸收了很多墨家思想,行侠仗义,反战爱民,虽仍把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但远比孔子民粹。

不过,学费不是白交的,亚圣不是白叫的,说到底他还是个儒家。

对比一下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墨子的“视人之身若视己身”,“以及”和“若”还是有区别的吧?

一个泛及,一个恒等,仁爱和兼爱的区别立见。

孟子比孔子深刻的地方就在于,他受老子启发,开始认识到构建世界观的重要性,营造了一套由内而外的哲学体系。

孔子、孟子和荀子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肯定礼乐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孔子不爱谈人性,只提过一句“性相近矣,习相远也”。习就是让你合于礼,合于礼的性就是好的,至于人性究竟怎样,到底还是没讲。

没讲的后果就是仁爱理论站不住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说孝悌人人都有,无须解释,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俄狄浦斯王的杀父娶母,你给我解释一下《资治通鉴》上那么多兄弟阋墙父子反目的事实。

不用后人叫板,墨子和老庄早就把儒家驳了个体无完肤,孟子要想重拾人心重整旗鼓,压倒彼时已经风靡天下的墨老,就不得不比他们更精深更缜密。

于是,性善论新鲜出炉。

首先,孟子否定了老子的“道”至高无上论,肯定了“天”还是老大。

但“道”这个概念被保留了下来,剥去了其作为宇宙最高原理的含义,被后世儒者广泛使用,比如“天道”“人道”。

并且,孟子的“天”已不同于孔子墨子口中的A天(天命),而是C天(义理之天),此天才是宇宙的最高原理。

由于人食五谷杂粮,吃了自然界的又还给自然界,终属大自然的一员,因此,天人相通。

这是个创造性的概念。孟子认为,人的心性与天相通,天理人性,一以贯之,又因为天是善的,所以人性中也有为善的因子。

孟子的天与性之关系同老子的道与德之关系相同。

恻隐之心是仁(同情心),羞恶之心是义(羞耻感),辞让之心是礼(谦让的品质),是非之心是智(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这四个因子,若能扩而充之,则可为圣人。

那那些恶人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孟子认为是环境和条件使然,使他们不能扩充善的因子。丰年多懒惰,灾年多强暴,难道是人们天生就懒就有暴力倾向吗?不是,是环境“陷溺其心”。

这就好比水原本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你把它堵起来,也会上山,但你能说这就是水的本性吗?

为了证明四大因子的存在,他提出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谓不忍人之心就是你看见一个小孩将要坠井,会本能地跑过去救他,这既不是为了讨好他人,也不是出于利益算计,而是人之为人、不为禽兽的底线。

有了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就有了基础,孟子开始感召统治者像他一样修身养性(反求诸己,反身而诚),养成浩然之气(崇高的精神气质)不断发散、扩充,王道仁政自然而然也就推行了。

紧接着是荀子。

李泽厚对他的评价是“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易传》,《中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

荀子主性恶,不仅如此,他比孟子更深入地将人性一分为二,一半叫“性”,一半叫“伪”。

去掉偏旁看这俩字就清楚了,一个“生”一个“为”。

生就是天生的,人的自然属性;为就是后天改造的,人的社会属性。

荀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的,如果保留它,人就会变成动物。

又因为人论力气不如牛,论速度不如马,生存能力远远低于牛马,因此变成动物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之所以到目前为止牛马能为人所用,是因为人组成了社会,运用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因此,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外在规范的约束。荀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号召人不断向社会秩序靠拢,最终磨炼为圣人。

外在规范是什么?礼法制度。

由于实在太乱,荀子不仅重礼,也开始讲法了。

礼是法的根据,法是礼的体现,礼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个人修身的标准。修的过程就叫“化性起伪”。

对比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善,社会侵染使其恶,所以主张向内正心;荀子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社会改造使其善,所以主张向外学习。

世界观方面,荀子也否定了老子的“道”至高无上论,但对“天”的定义他和老子一样,同样是B天。

问题是B天就是指时间(自然界的变化),而荀子断言自然变化和社会治乱并无必然联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过好自己就行了(天人之分),这,这也太唯物主义了吧?!

而且,过好自己只是起步,荀子理想中的达人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以至能够利用、操纵自然的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魔兽争霸》里的暗夜精灵族符合他的要求。

其实不难理解。在荀子看来,人性和天都靠不住,只有礼法制度才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他的逻辑很明确:人类社会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发展必须组织到一起,与大自然相抗争,这就产生了“礼”。礼克制人的自然欲望,使群体能够存在和延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去“学”去“为”去“伪”。

相比之下,孔子尚且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可见作为目的的礼和作为基础的仁同等重要。

而在荀子,你几乎看不到人之为人有什么先天的崇高品质。唯一能使你摆脱蒙昧状态的方法就是吭哧吭哧去学礼,学成了好治国平天下。

如果说孟子首先确立了伟大的个体人格观念,那荀子便首创了人类族群的整体气概。前者主内圣,后者主外王,外王到什么程度?

主宰万物,与天地并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荀氏家族圈

全网第366大家族
已有14万位宗亲
99+

荀氏家族圈

全网第366 大家族
已有14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荀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荀氏网
炎黄荀氏网(xu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荀氏新闻,荀氏话题,荀氏名人,荀氏源流,荀氏文化,荀氏企业,荀氏族谱,荀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荀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荀氏宗亲网站。
炎黄荀氏网以弘扬荀氏文化,传承荀氏文明,促进荀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荀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荀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分布
萧氏分布邓氏分布许氏分布韩氏分布冯氏分布潘氏分布曹氏分布彭氏分布薛氏分布叶氏分布吕氏分布曾氏分布董氏分布肖氏分布田氏分布袁氏分布卢氏分布余氏分布蒋氏分布钟氏分布傅氏分布于氏分布苏氏分布魏氏分布沈氏分布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