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出口成章。他的父亲讨厌官场,经常带他去各地游玩。在父亲的带动下,他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去看一些关于地理、游记、方志、历史方面的书。应该说,徐霞客后来走上游历这条路与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游记》书影
参加科举失败以后,徐霞客决定外出游历,而他要是一走,家里就只剩下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和自己的老母亲他的母亲非常理解徐霞客的志向在徐霞客犹豫的时候,鼓励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放心去实现你的理想吧,家里有我呢。于是,21岁的徐霞客衣冠整齐,身背行装,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外出游学的行程。此后差不多每年他都要出去旅行,母亲都要嘱咐他“一定要做好记录”,他回来以后就给母亲讲解游历见闻,经常让母亲笑得合不拢嘴。
江苏江阴县徐霞客故居中的“崇礼堂”正厅
在长达34年的旅行探险过程中,他不知疲倦、不畏艰险,克服了种种困难,渡过了重重危机,始终不曾动摇自己的理想。考察了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等16个省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走过的大山名川有泰山、天台山、黄山……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等等,这真是“饱尝河山美,收尽天下奇”。他不遗余力地将这些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分析整理,进而探索大自然的规律,为近代地理学开辟了一条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新方向。
他所著《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本书对于当今的很多新兴的学科都有很大的作用,为比如说民族学、气象学、环境科学以及地理学科的分支--城镇地理、农业地理、人口地理、商业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尤其是游记中对我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详尽系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本关于岩溶地貌的论著,也是今天一门新兴学科--岩洞学最早的文献之一。
在他最后一次也是为期最长的一次到云南的游历中,徐霞客做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以51岁的高龄,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考察祖国大西南的夙愿。经过这次游历以后,他回到家乡再也没有出去游历,直到终老。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徐霞客的大无畏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