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洼陡村位于镇政府东南4公里处。分为洼陡一村、洼陡二村、洼陡三村和石垛子四个自然村。2020年全村统计人口1921人。以徐姓人口为主,徐姓大约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他姓氏还有孙、郭、宋、王、李、曾、神、苗、董、吴、卞、公、姜等,人口都不多。据村民介绍,该村始建于明代初期,因村址在洼地,西面有一黄土陡崖,故以地势取名“洼陡”。另一说则是因为村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像漏斗状,故得村名“洼斗”,后写作“洼陡”。随着人口增多,居住地逐渐分散,形成了洼陡一村、洼陡二村和洼陡三村。清乾隆年间,洼陡村徐家在距离村庄较远的石台上建石头房屋居住,远看像个石垛子,后逐渐形成村落,称为“石垛子”。《洼陡徐氏族谱》载:始祖伯益为嬴姓,迨若木封徐,始得徐姓。及偃王当国,专崇仁义,子弟多衍于徐、扬二州。辟祖(孟子弟子徐辟)始居邾国。二十世徐庐,西汉容城侯。公元1121年,北宋王朝风雨飘摇,徐辟......
应桐城市图书馆在谱馆展厅展示家谱的要求,2021年12月24日桐城敦睦堂徐氏向桐城市图书馆赠送桐城敦睦堂八修《徐氏宗谱》翻印本一套29卷(“玄”字号)、桐城敦睦堂九修《徐氏宗谱》一套3卷。桐城市徐氏文化商业联谊会《会刊》1-2期各1本、3-6期各2本。桐城敦睦堂九修《徐氏宗谱》编委会主任、主编徐永生(左)与桐城市图书馆邓康明书记合影桐城敦睦堂《徐氏宗谱》简介吾祖黄帝三代孙伯益裔也!后若木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徐国侯。自偃王封徐,子孙以国为氏。尊若木为太上祖,偃王为始祖。徐氏兴旺发达于东海之滨,即以东海为郡望,并以“东海”名堂。唐徐密经饶之凰岗,见山水秀丽,遂居之,乃居饶之始祖。明朝至正年间伯才公迁桐后改名复才,为桐城敦睦堂一世祖,一世太祖母姓张,故桐城敦睦堂徐氏又有徐张二姓之说,后世每房长子姓张,余皆姓徐,辈分均不变。现不少张姓回归了徐姓,以至于徐姓多,张姓极少。桐城敦睦堂派行(辈分)为32......
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名人志士,有的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有的在庙宇之中妙计频出。在那个时期,有一户大姓人家,出来的人才都有着不俗的战绩。那就是三位徐姓大将,一位破曹,一位灭蜀,一位败魏。首先出场的是一位破曹的徐姓大将,名叫徐荣。很多人或许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因为他出场的时期比较的早。当年讨伐董卓的联军浩浩荡荡,一度把董卓杀的落荒而逃,可是袁绍等人赶跑了董卓之后便不愿意在继续追击,曹操见状十分气愤,他认为董卓一日不除,天下便难以太平,于是便自己带兵前去追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那时候的曹操手上才数千人马,即使董卓跑了,可实力犹在,为了防止联军的追击,便派大将徐荣留下断后。结果可想而知,熟读兵书的曹操却忘记了“穷寇莫追”的道理,中了徐荣的埋伏差点死了,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战马给了曹操让他逃跑,可能徐荣就斩杀了这位乱世枭雄!那这第二位灭蜀的是哪位徐姓大将呢?众所周知,邓艾偷渡阴......
汉末时期才人辈出,生逢乱世每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熠熠生辉,有的默默无闻。本篇就来看看汉末三国时期的徐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徐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徐荣、徐璆qiú、徐质(箕)、徐他、徐勋、徐奕、徐统、徐英、徐晃、徐盖、徐霸、徐商、徐翕xī、徐揖、徐干、徐质、徐宣、徐钦、徐邈、徐武、徐毅、徐季龙、徐庶、徐元贤、徐逸、徐详、徐绍、徐存、徐粲、徐旗、徐氏、徐元、徐氏、徐琨、徐盛、徐楷、徐陵、徐平、徐彪、徐原、徐胤、徐宗。论及知名度,还是徐荣、徐晃、徐盛、徐干、徐庶这五人更为后人熟知。“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三国志·武帝纪》【徐荣,凭借着与曹操的交战一举成名】“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三国志·武帝纪》注解【徐璆,虽遭大难,亦不坠七尺之节】“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三国志·文帝纪》【徐质或者徐箕,利城太守,被郡兵杀害】“徐他谋逆而许......
徐姓早期便广泛迁徙,战国时徐诜入秦为相,徐夫人助荆轲刺秦;秦朝徐福东渡,传说至日本。历代徐姓名人辈出,如东汉徐庶辅佐刘备,徐晃助曹操;三国徐邈、徐盛等名将;唐宋徐浩、徐敬业等;明清徐达、徐光启、徐霞客等。近现代有徐锡麟、徐志摩、徐悲鸿等杰出人物。...
兰溪下孟塘上族祠,上族祠是孟湖徐氏的大宗祠,兰溪传统回字形祠堂,据推断建于明末清初,解放后因用作小...
姓徐得意,只可惜咱是女儿身,不然我一定要为传承咱徐家血脉再生一个儿子。为咱徐家延续繁荣添砖...
西山东村敬修堂(四), 西山东村敬修堂(四)苏州官员回到苏州,马上与徐家联系,催徐氏父子赶紧回村。徐氏...
...
...
...
...
徐姓是一个大姓。在《现当代100家大姓排行》榜中,位列第11位,在长河位居第七,有1454人,主要分播在江一村(485人)、江二村(375人)、江三村(177人)、山一村(148人)、傅家峙村(106人)等。徐姓渊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当时有位贤士叫伯益,是黄帝之孙颛琐的后裔,姓姬(一说姓赢),因为帮助大禹治水而有功,禹封他的儿子若木到徐地建立徐国。西周时,若木的32代孙徐偃王很有作为,江淮地区36国诸侯都很敬服他。后来,周穆王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子、爵)”。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吞并,徐姓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为姓。以后,徐姓后人多视徐偃王为自己始祖,以至于唐宋有“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的说法。古徐国在今安徽的泗县和江苏的泗洪县一带,后又渐由泗县扩至凤阳等地,在那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春秋时,徐姓发展成为当地大族。徐国灭亡后,一部分徐人迁至山东定居;另一支遗民投奔楚国,迁至今......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一、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每次移民都发给川资、路引,并在安置......
徐姓,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历经千余年繁衍播迁,至今已成为全国大姓、望姓。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数量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山东省共有徐姓175.99万人口,列全省姓氏第九位,占据山东人口1.76%,为全国徐姓第五大省。徐姓在漫长的繁衍中,支派众多、人口众多,形成的望族也多,其著名的郡望有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濮阳等,尤其以东海最为著名。在省份上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上述七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2002年《招远年鉴》记载:2002年招远市500人以上姓氏人口排序中,徐姓以13428人位列第八,堪称徐姓人的骄傲。徐姓人口众多,但是徐姓最早是如何在县域内繁衍生息,限于资料匮乏,限于掌握的知识有限,限于时间、人脉、精力、财力有限,不能一一查阅各支徐姓宗谱。笔者在编撰新的......
...
...
...
瑕丘也是从高平徐氏分出的郡望。出于本郡望的徐仁会是唐高邮令,其子徐彦伯是唐给事中、工部侍郎、右常侍,其孙徐锷是唐洛阳令、司封郎中。西汉最早设置了瑕丘县,晋代曾一度废掉,隋代割邹县、沙阳、平原三县复置瑕丘县,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除此之外,唐户部侍郎徐知,世居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范阳节度徐归道,世居范阳(今河北涿县),中书侍郎徐安贞,世居衢州龙丘(今浙江衢县东北),谏议大夫徐元之,世居南昌(今属江西),洛州刺史徐峤之,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等等,也都在各地形成了唐代徐姓望族。...
新丰是从高平郡分衍出来的一个新的郡望。新丰徐氏出自高平郡徐范之后,西魏度支尚书、金卿男徐招的父亲徐微,北魏时从高平跟随孝武帝进入关中,从此定居在新丰。徐招的儿子徐实是隋光禄卿,他的孙子徐仁轨是唐龚州刺史,徐正则是唐眉州刺史,徐庄是唐银州刺史。这支徐氏在隋唐时期相当显赫。西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以骊邑县改名新丰县,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阴盘城。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移至今临潼县东北新丰镇。...
于潜:于潜徐氏也是徐偃王的后代,唐代时为杭州望族。西汉设立于替县,东汉改为于潜县,即今浙江临安县于潜镇,唐代属江南东道杭州府。...
濮阳徐氏也是徐偃王的后代,后世无闻。西晋最早设置濮阳郡,治所在濮阳县,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北魏移至鄄城,即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滑县、濮县、范县、山东鄄城、郓城等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