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据《任县志》载:“邢、穆原系二村。清同治元年,合举董事王福令集制钱六万贯,二村合筑一寨,名邢穆寨。墙周十里,九门,三闸。”邢湾靠近滏阳河,随河就湾而建,因此得名。“邢湾历史渊源长,滏阳两岸东西黄,杨孙住进牛辛寨,边庄有贾钓鱼忙”是对古时邢湾的写照,邢湾古时为水路隘口,有桥跨滏阳河上,曾是繁华的大码头,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扯白帆的大船在水上南往北来,沿滏阳河顺水而下,直抵天津卫。
抗日战争时期邢穆镇(即邢家湾)为第四区,1940年9月,为一区政府和邢家湾乡驻地。1953年8月,为邢家湾第三区公所驻地,1958年11月,为澧东人民公社,1960年冬,澧东人民公社改称邢家湾工委,1984年3月改建邢家湾乡,1985年5月,改称邢家湾镇,1995年郑家庄乡并入本镇。
狭义简称
人们一般习惯把邢家湾简称邢湾,广义的邢湾是指包括22个行政村在内的所有村庄组成的整体,即邢湾镇,但狭义的邢湾一般指滏西、滏北、滏东、穆家口四个行政村所组成的整体,南北约4.2公里,东西约5.3公里,一般人们所说的邢湾也就是指狭义的邢湾,滏西、滏北、滏东、穆家口之外的行政村仍以原名直称,滏西、滏北、滏东、穆家口对外都是被称作邢湾,而只有在邢湾内部称呼的时候,才说滏西、滏北、滏东、穆家口这几个行政村的名字。
民俗风情
过“会”是邢湾人重要的民俗风情,在过“会”的这一天就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候,很多外村的亲戚朋友都过来赶“会”,过“会”的时候街上到处是卖商品的商贩和买商品的人群,以往人们确实需要在“会”上来买卖各自需要的东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纯粹的商品买卖已经过时,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在一起的相聚,喝酒摆宴,中午吃大锅饭,之后去街上逛逛,即使不在“会”上买东西,也要感受一下过“会”的味道,因为这才是最传统意义上的赶“会”。过会日期:邢湾原来有七个“会”,分别为:农历四月十三、农历四月二十八、农历五月二十四、农历七月二十、农历八月十三、农历九月十五、农历十一月初一,当前已经更改为两个,分别为:农历四月十三、农历十一月初一,也就是保留了原来七个“会”当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尤其是十一月初一这个会,人们大会三天之说。人们告别了忙碌的季节闲暇之余聚在一起聊聊这一年的收获,这样对邢湾的“会”也有一个纪念意义。
此外,过“集”也是邢湾比较重要的民俗风情,每逢过“集”,街上买卖商品的人会比平时多一些,方便了人们平时买卖商品的需要,邢湾每逢三、六、九过“集”,也就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所以邢湾每个月有九个“集”,人们进行商品买卖是很方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