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气温回暖,百花岛上繁花似锦;走进“活化石”水杉林,解密“水乡园林”;到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看“云梦缩影 候鸟天堂”……初春时节的潜江,恰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生机盎然,向世人展示着水润潜城的美丽与神奇。
潜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总口管理区陶河岭办事处,每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600吨,为全市提供可再生能源,每天可发电25万度。通过焚烧发电和资源回收,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一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节能降耗、垃圾分类和绿色出行等方面治理成效显著,高颜值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成为全市人民的“幸福不动产”。
节能降耗:“智慧”与“行动”并进 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全市掀起了一场节能改造的热潮。
位于北门曹禺公园梅苑的充电站是超级快速汽车充电站,可同时供16辆车充电。目前,我市已布局多座超级快充站,如潜阳中路、东荆花园、百里长渠等站点,单桩最大功率达360kW,充电速率较普通桩提升8倍。
“我们一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致力于工业节能改造,引进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过去,我们的生产能耗较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有待提升。现在,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节能工艺的应用,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单位产品能耗较之前降低了约20%。这不仅为我们节约了生产成本,更是为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潜江新亿宏有机化工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龙基介绍。
除此之外,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市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方法与策略。在新开发的天恩·杰座小区,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每栋建筑都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渗、蓄、净、用、排”为核心理念,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内涝风险,打造可持续社区。
“从外立面的保温材料选择,到屋面的隔热处理,再到屋内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的配备,我们都精心考量。”该小区建筑工程师表示,“这样的设计让居民在入住后既能享受舒适的居住环境,又能明显感受到较低的能源消耗。同时,我们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雨水收集和自然通风等因素,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社区的生态性能。”
同时,我市鼓励企业利用余电上网政策,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电上网销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竹根滩镇的工业园区,记者看到,多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随处可见。据介绍,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企业的部分用电需求,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为我市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多方合作,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产业耦合度。2025年,计划新增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竹根滩镇镇长李晨表示。
垃圾分类:多元举措齐发力,打造清洁宜居家园
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园林街道办事处金桥郡小区两组全智能垃圾分类箱,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小区居民已经把生活垃圾分类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垃圾分类正确率在80%以上,参与率达到90%,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水平提高。
在金桥郡小区内,路边的垃圾桶十分醒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清晰地标记着“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为了加强垃圾的分类收集,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刚开始推行时,很多居民不太理解,觉得麻烦,但经过我们的耐心引导和讲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我市在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体系。为了确保垃圾分类后的有效处理,我市还建设了多个高效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600余吨,2024年累计焚烧生活垃圾18.96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配套建设飞灰填埋场,已无害化填埋飞灰1.94万吨,并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城区17座垃圾压缩站日均转运50余车次,配置11台转运车,实现“日产日清”,2024年升级杨市压缩站设备,新增移动压缩设备和勾臂箱,提升转运效率;餐厨垃圾应急处置中心,日处理餐饮单位厨余垃圾约15吨,生态循环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已完成设备调试,即将投入试运行。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97.2%,农村环境整治覆盖率达87%。2025年,将推进生态循环产业园全面运营,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探索碳达峰路径,打造全省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市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飞表示。
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慢行系统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走在城区的街头,一种绿色、便捷的出行氛围扑面而来。在公交站点,记者看到市民们有序地排队候车,崭新的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潜江火车站公交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208路、201路、C02路、215路、L08路等常规线路、城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在此停靠,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一直以来,我市非常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不断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的投放。”市公交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钟伟介绍,截至2024年9月,全市已实现建制村公交覆盖率100%,并构建了覆盖城市、城镇、镇镇、镇村四级的公交一体化网络。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共购置576辆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建设3个综合性公交枢纽站、14座充电站及160个充电桩;开通旅游专线(如202路、203路等),串联中国龙虾城、曹禺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助力文旅发展,年客运总量2189万人次,显著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支持、设施建设、补贴激励等多维度措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为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我市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大力推进新能源充电桩设施建设, 目前,累计建成新能源充电桩1110个以上(含私人充电设施),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显著提升,公交电动化助力绿色出行,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000吨。
“目前,我市已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覆盖城区重点交通点、老旧小区及部分农村地区。2025年,将重点推进充电桩下乡和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全省新能源示范城市。”市城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迪表示。
如今,在绿色低碳环保工作上的点滴汇聚,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我市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之路,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更为高效的行动,为子孙后代守护潜城绿水青山,绘就一幅更加绚丽、持久、和谐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