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产经|房产|金融|证券|汽车|I T|能源|港澳|台湾|华人|侨网|经纬
English|图片|视频|直播|娱乐|体育|文化|健康|生活|葡萄酒|微视界|演出|专题|理论|新媒体|供稿
logo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 绱�
字号:
中国新闻网作者:${中新记者姓名}责任编辑:
2016年03月23日 2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 

    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会新闻发布会暨博鳌亚洲论坛学术发布会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出席新闻发布会。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视频:林毅夫:“十三五”末中国有望迈进发达国家门槛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社博鳌3月23日电 (记者 秦辰)当中国经济近几十年发展成就令全球侧目时,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却提醒说:“中国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其他国家也不应模仿“中国模式”。

  在林毅夫眼中,中国有自己的发展原则,可以给其他国家,尤其是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以启示,但“中国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比如美国。

  林毅夫认为,“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保持乐观的信心。同时,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也对中国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表示,“对于制造业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来说,我们需要积极促进海外直接投资,推动发展。当然,中国这样的模式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是有一定影响的和参考价值的。”

  “在遇到市场调节失败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政府的帮助。”林毅夫说,“中国模式”的经验表明,尽管企业家非常重要,但是在遇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同样参加这场“对话思想者:中国模式的迷思与出路”分论坛的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则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他表示,中国能够取得成功并非特例,而是一种世界通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受益于竞争、经济刺激等,但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他看来,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资本和技术,都可以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借鉴。(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财经频道

>经济新闻精选: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
财经频道:民生热点大局观风云人物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专题图片
    军事图库
    新闻排行
    热点视频
    趣闻八卦
  • 为给孩子拍照 “三代人”猛摇海棠树

  • 父亲牺牲 21年后女儿从警

  • 陆军海拔3000米高原检验训练成果

  • 男子在江边放生80斤蛇

  • 顾客不满理发师手艺

  • 毒蛇闯工地“泡澡”

  • 河北“爱鸟教授”

  • 女孩公车上拍抖音吓坏司机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