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3
04-18
新闻动态
分享

广东省紫金县巫氏迁入简介

一、巫氏来源

      

谱载,巫族受氏,始自人皇时代,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春秋元命苞循蜚纪云:人皇时有巫常氏,是为巫族所自始也。黄帝时有医相巫彭,作医济世。据史载:岐伯作《内经》、《雷公泡制》、巫彭佐方饵,人们得于乐享天年。黄帝礼聘为大臣。后有黄帝之玄孙,帝嚳之子巫乾,采郡于青州山西平阳(今山西省夏县)立郡,封巫。巫乾,巫乾为巫氏始祖。巫氏平阳堂由此得名。


二、迁徙史略

       

巫氏至商朝,有巫咸、巫贤父子继任宰相。巫咸,以作筮著称,帝封为良相,还精研天文,所列星宿十九座,是天文学之鼻祖。现四川省巫山县、巫溪县及巫峡等地,时为巫咸封地。巫咸、巫贤两相后迁江苏省常熟县开发。北宋徽宗时,两人事迹载入史册,加封为扶业王,载之祀典。迨至清朝,又敕封双相巫公祠于常熟,春秋祭享。


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巫暹从山西平阳郡夏县避乱山东兖州,转徙入闽之剑津(今福建省南平市),成为巫氏南迁之宗。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巫昭郎率子巫罗俊迁至福建黄连洞(今宁化县),开疆拓土。唐武德元年(618)年,唐大宗统一中国,天下初定。巫罗俊到皇帝行营上疏朝廷。称黄连(即今宁化清流等地)土地辽阔,人口渐繁,可以授田定税,纳入版图。朝廷嘉纳,升黄连为镇,授巫罗俊为黄连镇将,爵封镇国武候,赐尚方宝剑,袭世禄,诏颁“忠孝堂”竖于巫候府第。因此,巫氏又以“忠孝堂”为堂号。巫罗俊成为闽西北的开疆先祖。


巫罗俊生子巫明甫。巫明甫生子巫万宗。巫万宗生五子:巫仁、巫义、巫礼、巫智、巫信,为巫氏宗族五大宗派。后巫仁移居福建上杭。宋高宗时,巫仁的后裔巫大一郎又迁居广东韶关曲江,为巫氏进入广东的始祖。传到巫罗俊的第十九世裔孙巫禧,移迁广东兴宁罗岗洋塘开基,其后裔又迁移大埔、梅县、龙川、五华及广西、江西等地。明清年间,巫氏部分裔孙渡海去台湾开基立业,有些移居东南亚各国,逐渐形成了南方巫氏大家族。


南宋末年,巫禧随家人由福建省永定溪南迁入广东省兴宁县罗岗镇洋塘村居住,为客家巫氏先祖(十九世孙)。建有“七星伴月形”祠堂。其后裔先后迁入广东惠州、梅县、紫金、英德、曲江,以及川、赣、桂、闽等省及东南亚等国。明清年间还有一支裔孙到台湾开基立业。


巫禧之子巫回生五子:长子巫景发,官授湖南长沙大守;次子巫景成;三子巫景新;四子巫景茂;五子巫景松。孙曾辈或仍居原籍,或迁徙龙川、五华、梅县、平远、紫金等地,遍及东南数省。


三、迁入紫金概况

     

(一)巫景发世系


1、巫景发后裔巫肇腾世系

     

巫肇腾之子巫曰德,名伯三郎,号启新。是蓝坑村、新龙村巫氏始祖,明末天启四年(1629年)举家与外祖父母由大埔县邝林村迁至惠州府永安县(今紫金)温子约客子地坪上(今瓦溪镇新龙村上垸),与同来好友叶运昌,定居后共建一祠,“涟狸(川山甲)吐舌”形。二姓合约定为左叶、右巫,祠堂中间为界分各一半。后部分巫族再迁到附城镇蓝坑村定居(坪上祠堂今不存)。巫曰德生五子:巫有荣、巫有华、巫有富、巫有贵、巫有禄。


(1)巫有华生三子:巫尚元(青溪担水坪)、巫尚义、巫尚礼。

     

长子巫尚元后裔,迁至紫金县青溪小地名担水坪,一支分居惠阳、淡水、平山、惠州,宝安、遍及广东各地。

     

次子巫尚义,后裔居住在附城镇蓝坑村赤凹、蓝坑口,一支分居在瓦溪上濑。另一支迁到三水县、惠州市、四川省。

     

三子巫尚礼,后裔分居在附城镇、蓝坑村和瓦溪镇新龙村坑尾,瓦溪镇围澳村、万年坑自然村及高车排自然村,紫城镇荷树下。

     

巫曰德后裔一支脉迁往广西、博罗、深圳、广州等地。

     

(2)巫有富:今居瓦溪镇新龙村坑尾营仔及半岗村台坑自然村。

     

(3)巫有荣、巫有贵、巫有禄后裔分布不详。

     

2、苏区巫氏

     

明清年间流落今紫金苏区镇炮子圩落居,暂住苏区滩柳坑,后迁南坑自然村。初在炮子圩内建有祠堂,即“巫显富祠”,为“虎”形,(今不复存在),距今237年。

 

“英池盘点火炮打虎”这句话,在紫金苏区镇炮子家喻户晓。相传,炮子的“炮”是因巫姓分祠的建成而得名。抗战时期,巫观显、巫观龙兄俩于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光荣牺牲,巫观育为避免屠杀出走南洋,在南洋为抗战捐折合人民币陆万元支持抗战(档案今存惠州档案馆)。


3、柏埔巫氏

     

明清年间迁居紫金县临江镇大鲁村石牙头小村,后迁入柏埔镇格塘茶坑自然村,建有巫曰伦祠,为“虎”形。二世,巫文一、巫文二为始祖。其后裔部分今又再迁惠州市新圩镇塘吓村落居。


4、乌石、龙窝、水墩、凤安巫氏

     

由巫景发房迁入。

     

(二)巫景新世系

     

由广东省连平县溪山茶山乡迁入瓦溪镇稔塘,建有廿二世巫文光祠。

     

三)蓝塘镇巫氏支脉

     

今居樟木坳,(迁入时间及世系待考)。


四、祠堂、堂号、堂联、族史诗

     

(一)堂号、家风

     

堂号 “平阳”、“保乂”、“忠义”

     

家风 “平阳世德”,“商相家声”。

     

(二)祠堂、堂联

    

1、蓝坑巫氏宗祠(义礼祠堂)

     

该祠称“莲叶遮龟”形,两边各一大余坪,又一余坪似龟背形,祖屋背侧各有三座山脉像三片连叶,祖祠天井正中檐唇下,有一泉孔长期流出水来。“号三根松”,明末清初,由巫尚义、巫尚礼及其子所建。后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被特大洪水冲毁,次年重建,坐西向东。上三下三,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该祠几百年来从没有过蜘蛛网,属一奇观。1994年再修时升高九寸。


大门联:

     

三松枝茂;义礼源长。


上堂顶梁联:

     

义种本根深,枝繁叶茂,想当年,基开柏地,业创蓝坑,善创善承,罗岗分脉,家声远。

礼耕培养厚,大有丰年,看今日,晋盛三松,迹驻中华,俾昌俾炽、平阳世泽,水源长。

     

上堂副梁联:

     

义种发新枝,三春景福,门迎吉昌,定卜书香,传奕世;

礼贤繁后裔,四海名扬,户枕鸡冠,当思文彩,耀千秋。

     

下堂顶梁联:


卜祝三根松,云翠千峰,物华天宝,祠宇维新,光祖德;

基开蓝坑口,竹报三多,地灵人杰,廬门复建,茂孙枝。

     

2、瓦溪半岗村稔塘巫文光祠

     

巫文光祠为巫景新世系巫文光,于明末清初年间乘船从连平县来紫金经商因故滞留于此,迁入瓦溪半岗后所建,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001年冬重修。

     

大门联:

     

宗盟永固;事业常新。

     

顶梁联:

     

溯源乃闽南迁粤之连平后入永安稔塘文公建祠宇,衣冠鼎盛,昭祖德。

究本应慈孝友恭善为乐奉祖明训和气致祥臻百福,簪缨继美,振家声。

     

3、柏埔格塘虎形祠

     

该祠为巫景发房,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兴宁罗岗镇后迁入紫金县临江大鲁石芽头后,再迁入柏埔格塘时所建,坐东向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大门联:

     

一朝贤仕;二世相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巫氏家族圈

全网第249大家族
已有41万位宗亲
99+

巫氏家族圈

全网第249 大家族
已有41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巫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巫氏网
炎黄巫氏网(wu3.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巫氏新闻,巫氏话题,巫氏名人,巫氏源流,巫氏文化,巫氏企业,巫氏族谱,巫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巫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巫氏宗亲网站。
炎黄巫氏网以弘扬巫氏文化,传承巫氏文明,促进巫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巫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巫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源流
员氏源流崇氏源流中氏源流缑氏源流钦氏源流职氏源流印氏源流仉氏源流福氏源流笪氏源流郅氏源流禚氏源流归氏源流藤氏源流肇氏源流焉氏源流弋氏源流淦氏源流底氏源流颉氏源流力氏源流绳氏源流喜氏源流虢氏源流申屠氏源流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