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关于福建省宁化县巫姓开基始祖的来历及开基年代,历代名贤所作的考证,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稽旧谱:一云祖讳友,上元县人,自楚徙江右,生二子:玉龄入闽,卜居黄连峒。一云自长沙移建昌者,讳天生,生三子:德富住长沙,得益入宁,罗俊公其五世孙也。福建永定福潭院的记述和广东、广西、台湾的巫氏族谱记载为:东晋末年,刘渊得势,在山西平阳称帝,五胡乱华,巫暹从山西夏县避乱山东衮州,转徙入闽至剑津,后经昌辉、进益、文官人、昊官人、元九、亨九、应运、宝郎、得禄、宗源、宗汉、厚郎、悠郎、远郎、显郎、云生、凤郎、昭郎多代繁衍,至隋朝大业年间昭郎公率子罗俊再迁黄连峒开发。宁化县淮土乡田背、曹坊乡东坑和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的巫氏族谱又记载为:巫暹,讳恪端,隋文帝时为佐仆射命判吏,礼兵三陪事,暹公世居金陵,迄今芜湖之宗姓藩昌,巫暹妣夫人黄氏生二子:昭郎,讳文泰,时郎,讳文奉。昭郎妣夫人裴氏、高氏生二子:罗俊、荣俊。而江西......
在清流县嵩溪镇的古民居建筑中,青州巫公庄屋因为它特殊的历史渊源和作用而显得格外重要。青州公祠,全名“青州巫公庄屋”,位于嵩溪镇嵩溪老街,建于清雍正甲寅年间(1734年),是宁化、清流等地巫氏后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公祠坐西向东,单檐歇山顶,穿斗木构架,砖木结构,外墙由一竖二倒砖砌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为清流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嵩溪老街的民房密集、杂乱,但青州公祠古朴壮观的门楼仍然特别显眼。门楼上楷书“青州巫公庄屋”遒劲有力,水波纹砖雕贴饰、各式花卉浮雕无不栩栩如生。进入内堂,漫生的野草、过人高的藤蔓、散落的瓦砾赫然入目,凋零的景象令人感叹时光的无情。房屋内部由左、右厢房、前天井、前厅、后厅组成,后厅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偏房。正厅神龛木雕精美绝仑,塑巫公罗俊及原配柴氏、继配纪氏二位夫人座像,神龛上方悬挂黑底金字“青州正气”匾一块,气势威严。巫罗俊(582–664年,即隋开皇二年生,唐麟德元......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巫姓历代名人10名,占总名人数的0.0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百七十五位;巫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八十位;巫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三十二位巫咸:著名上古神医。《归藏》载:“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巫咸,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句如神。”从记载的业绩,看出他确是一位神巫,料事如神。不仅如此,而且也精通医道。说他作过尧的医生,“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这位巫咸,真可谓集医、筮两道于一身了。巫妨:是上古时代一位身兼医、筮两道的著名人物,写下《小儿颅脑经》可据以卜天寿,也可用以判病疾。他传之子孙,再由他的世代子孙相互传授,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幼儿科医学专著。巫凯:明代句容人,刚毅果断,智勇双全,明宣宗时期镇守边镇30多年,边务修......
巫氏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仍为小姓人稀,富翁不多,出名人物很少,追究其主要之根源是改姓的多,过去封建社会姓氏观念非常严重,大姓欺小姓的现象非常多,小姓在生活上处处受到刁难,已无法生存下去,被迫改姓,跟其大姓姓。另外,在国家政策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如有一人犯法灭九族,巫族在史册上有记载的就曾经遭受过五次被灭族的现象。巫族最早被遭到灭族改姓的是:夏朝少康帝封少子巫曲烈于鄫,为夏后之裔,鲁襄公十六年甲子岁莒人灭鄫,世子巫如晋仕鲁,去邑易姓为曾,为曾氏始祖。第二次被遭到灭族改姓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巫臣,封申公(今河南省信阳县),为当地最大之望族,巫臣与楚相子反不合,盗夏姬以奔晋国。晋以为邢大夫,楚相子反怨巫臣,灭其族。巫臣、巫狐庸父子大臣从晋国出使吴国,献联吴制楚良策,教吴王以战车骑射之兵法,而吴自此北通于晋,得以雄霸诸侯。第三次也是巫族最大的一次被残遭灭族改姓的,是在东晋末年怀帝......
...
...
...
...
...
...
...
...
一、巫氏来源谱载,巫族受氏,始自人皇时代,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春秋元命苞循蜚纪云:人皇时有巫常氏,是为巫族所自始也。黄帝时有医相巫彭,作医济世。据史载:岐伯作《内经》、《雷公泡制》、巫彭佐方饵,人们得于乐享天年。黄帝礼聘为大臣。后有黄帝之玄孙,帝嚳之子巫乾,采郡于青州山西平阳(今山西省夏县)立郡,封巫。巫乾,巫乾为巫氏始祖。巫氏平阳堂由此得名。二、迁徙史略巫氏至商朝,有巫咸、巫贤父子继任宰相。巫咸,以作筮著称,帝封为良相,还精研天文,所列星宿十九座,是天文学之鼻祖。现四川省巫山县、巫溪县及巫峡等地,时为巫咸封地。巫咸、巫贤两相后迁江苏省常熟县开发。北宋徽宗时,两人事迹载入史册,加封为扶业王,载之祀典。迨至清朝,又敕封双相巫公祠于常熟,春秋祭享。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巫暹从山西平阳郡夏县避乱山东兖州,转徙入闽之剑津(今福建省南平市),成为巫氏南迁之宗。隋大业年间(605~617年)......
始祖:巫胜四二世祖:巫懿三世祖:巫凯(附籍辽东)、巫顗(庐阳始祖)迁肥时间:明初原籍:句容郡望堂号:平阳郡衍庆堂字辈:承(十七世)、先(十八世)、启(十九世)、绪(二十世)、建(二十一世)、业(二十二世)、乃(二十三世)、光(二十四世)、家(二十五世)、传(二十六世)、鼎(二十七世)、盛(二十八世)、瑞(二十九世)、肇(三十世)、延(三十一世)、昌(三十二世)修纂时间:光绪乙酉年四修(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
在镇江上千个姓氏中,句容巫氏是一个带有较强地域性并在邻近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姓氏,镇江人提起巫姓,首先想到的是句容,邻近地区的很多巫姓,都是源自句容。句容巫氏的发祥地青山村,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相传该村最鼎盛时有九百余户人家,现属边城镇。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句容巫氏家族的了解,更多的停留在少数几个家族杰出人物的“开挂”人生上,而对其来源世系、分支播迁等知之甚少。巫氏族谱书影最近,在青山村邻村东庄的一户巫姓村民家里,笔者与我市学者马阿林见到了一些巫氏家族资料。东庄村巫氏和青山村巫氏同出一脉,两村巫氏还多次合修分支谱,这位村民保存的巫氏家族资料就是统谱和分支谱糅合在一起的,大部分为复印件,虽然并不完整,经过一番仔细翻检整理,还是可以从中对句容青山村巫氏的源流有个大体的了解。青山村巫氏源自福建宁化句容青山村巫氏尊巫彦徽为始迁祖,谱载巫彦徽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双井巷,生于南朝陈太建壬寅年(......
...
...
...
上古时期,人们对疾病无可奈何,许多人过早死亡。黄帝时代,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让自然规律为人们服务。有一位叫做巫彭的能人,通过观察动物都会寻找各种野草为自己疗愈。于是他研究草药调整人类身体阴阳平衡的规律,发明了医术。由于巫彭的发现,人们开始抵抗疾病,许多人通过调节起死回生,延年益寿。巫彭受到黄帝的尊敬,拥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医相。巫彭的后代巫访精通医术,能根据身体状况估测寿命,并著有《小儿颅离经》。其后人以巫为姓,尊巫彭为始祖。...
巫氏宗谱始祖:巫胜四二世祖:巫懿三世祖:巫凯(附籍辽东)、巫顗(庐阳始祖)迁肥时间:明初原籍:句容郡望堂号:平阳郡衍庆堂字辈:承(十七世)、先(十八世)、启(十九世)、绪(二十世)、建(二十一世)、业(二十二世)、乃(二十三世)、光(二十四世)、家(二十五世)、传(二十六世)、鼎(二十七世)、盛(二十八世)、瑞(二十九世)、肇(三十世)、延(三十一世)、昌(三十二世)修纂时间:光绪乙酉年四修(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巫氏宗谱》道光三修巫氏宗谱序明万历丙午年纂修巫氏宗谱序巫氏向庐州府申立祠规告示。巫氏宗祠在巫姓宗祠早年在合肥城小东门外巫家湾(老水厂桥附近)。巫氏字辈举人蒋尔琮等为巫氏族人巫嘉信妻靳氏请旌的题文。巫氏世系图本支巫氏原籍句容,始祖巫胜四之子巫懿从明太祖征伐,积功为百户,授昭信校尉,守御庐州,庐州小东门外巫家湾为其家族御赐垦地,巫氏遂在此地繁衍至今,后巫氏宗祠亦建于此。巫懿长子......
天地分,阴阳辨,四方合,巫乃彰【1】。人皇开纪,号曰巫常【2】。爰帝喾之贵胄,裂茅土而封疆【3】。灵药灵山,俾十巫之升降【4】;鸿业鸿术,肇千古以发祥【5】。弘巫大德,龙脉昭彰;文明溯史,兴我炎黄,【6】。佐轩辕而造福黎庶,建功勋以鼎盛殷商【7】。承先贤职爵,受姓巫氏;仰先祖功业,兴族平阳。五千载春潮,缨簪煊赫;数十万裔众,兰桂芬芳。溯我始祖,巫医共元。起自上古之玄,德被天下;望出平阳之郡,名播大千。然自晋以降,皇室羸弱,八王祸乱宫室,五胡凌霸中原。匈奴残暴,夺墓祠而北涕;暹公英烈,避乱世而南迁【8】。徙闽越分南北之脉,拓蛮荒发巫姓之源。祠立宁化,罗俊灿千秋忠烈;庙设句容,彦徽壮百世衣冠【9】。至于支派衍盛,禧祈族蕃【10】。收壮族之脉而入谱,录土著之氏而归编。布裔孙于海内,播客家于尘寰【11】,终可灿于禹甸,烨于尧天也。稽夫先祖赫赫之功,芳彪青史;贤哲熠熠之德,名耀昆仑。造字结绳,肇人文......
青山村名的来历江苏省句容市青山村是边城镇的自然村,原属东昌镇,2003年起隶属边城镇。句容有个南青山村,丹徒有个北青山村,两村之间隔着大青山,村以山得名。青山,海拔148米,因山上草木四季常青而得名。南青山村,现简称青山,是个古村落。青山村始建于隋朝末年,由巫氏始祖巫彦徽开创。巫彦徽,字仲懿,祖籍福建宁化县双井巷。彦徽与随炀帝交往颇深,官至太子舍人。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巫彦徽跟随隋炀帝巡幸扬州,但风云突变,隋亡后,彦徽公忠贞不事二主,遂弃官南归。途径句容,见青山山南地势开阔,两侧又有绿水长流,山环水抱,实属一块“世外桃源”的风水宝地,于是毅然决定不再南归,在这里建村落户,建屋而居,休养生息,建设家园,开创基业。千百年来,彦徽公青山巫氏子孙繁荣昌盛,人才辈出,逐渐形成句容巫氏大家族。星转斗移,巫氏分房立户发展为十村,当地有“十村巫家”之说。如白兔镇上荣村、长岗村、黄郎村、柘溪村;边城镇......
...
...
...
...
巫氏族谱 [5卷]
巫氏族谱 [5卷]
巫氏房谱 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巫氏族谱
巫家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