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化保存和交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成为人们信息保存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谱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保存和网络交流逐渐为相关人士所重视,此外,通过开发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也可实现家谱资料修订。家谱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应逐渐成为今后家谱资料收集和编研的主要方式。所谓家谱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家谱文献中的文字和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编制成家谱书目数据库或家谱全文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揭示和传播家谱信息资源,从而达到保护和利用家谱文献资源的目的。互联网家谱慢慢普及的今天,很多宗亲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最担心的仍然是家谱中数据的安全问题。到底家谱数字化是好还是不好?家谱数据保存在云端,能不能保证家谱信息的安全?互联网家谱,通过把家谱中的信息数字化,把所有的家......
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魏姓图腾“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世界魏氏宗亲总会”编辑的《中华魏氏文化大典》针对魏姓图腾这样解释道:魏姓图腾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姓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炎帝氏族鬼姓,中间的禾代表农业发明。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女巫头顶一串禾草扎成的高帽子,在巫师的指挥下狂跳起舞,全部落族人也一起参与的习俗,称之为“魏”,舞女所带的头饰也称之为“魏”。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
2022年5月28日上午,湖南魏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一行,在先龙会长的带领下,走访望城莲花魏氏宗亲。秘书长志达,副会长伯安、珍平、仁德,常务副秘书长楚银、邦惠、亚萍、国华,法律顾问岗屹等随行。一本本家谱记录的都是无声的家族发展历史,而一位92岁的老宗长就是活着的谱书,听老宗长娓娓道来,话说从他孩童时代就听来的家族迁移史。据92岁的老宗长介绍:长沙莲花魏氏这支由元刚、元清二公支派衍生至今有400多年,分布莲花、麓山、谢家桥、云盖、五丰、坪山等处,其后裔发展至今有900从人丁。老宗长看到这么多魏家人来访,甚是欢愉。莲花魏氏五、六代世祖之墓,(母、子同墓)湖南魏氏文化研究会对先祖祷跪祭拜。...
商朝末年,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随兄周武王姬发兴师伐纣,因战功显赫,被武王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史称毕公高。公元前661年,其后裔毕万助晋献公灭霍、耿、魏三国,献公念其功,赐魏地予毕万为邑,其后裔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毕万被后裔尊称为魏氏始祖,其后裔居钜鹿郡。历史上的魏氏入闽,主要有三次:一是因西晋“永嘉之乱”南迁入闽;二是唐高宗年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三是唐末随王审知兄弟等入闽。据民国《福建通志·职官志》记载,东晋升平二年(358),魏随(籍贯未详)任晋安郡太守,这是见诸记载的魏姓入闽第一人。魏坊村,位于永安市大湖镇北部,是历史上最早进入福建的魏姓人。魏坊魏氏入闽,始于五胡乱华时期。东晋初,元帝渡江建都建康,任命当时以孝行著名的魏氏第33世远祖魏宗生负责督运粮储,为福建转运使,迁居福州。魏宗生成为巨鹿魏氏的入闽始祖。福清魏氏源于巨鹿郡。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因黄巢作乱,魏徵......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魏姓历代名人224名,占总名人数的0.4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五位;魏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1%,排在并列第41位;魏姓医学家占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3%,排第61位;书画家占历代书画家总数的0.32%,排第65位。魏毕万,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以赵夙为御,毕万为右,攻灭霍、耿、魏三小国,以魏(今山西芮城)封毕万,为大夫。遂以国名为姓氏,此为魏氏发祥之始。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名人。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魏武侯(?—前370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击。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惠王,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魏昭王(?─前2......
寻梦魏氏庄园,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的黄河白龙湾险滩上,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唯一一...
寻梦魏氏庄园,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的黄河白龙湾险滩上,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唯一一...
河北秦皇岛魏氏族谱,河北秦皇岛魏氏族谱:三国英志水亭大景汝长承恩岩世泽永连芳即刻扫码,参与魏氏家族话...
...
...
...
...
族谱与昭穆1.《磜柄魏氏族谱》蓬莱镇龙溪村磜柄魏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两次重修。民国35年(1946年)又续修。现仅存“魏氏族谱序”。自十世起昭穆:名行:良芳起贤圣,经纶树羽仪,云龙逢际会,诸瑞乃孙丕。字行:茂肇兴忠孝,子臣元德光,献修徵有济,奕叶世其昌。蓬莱镇龙居村下土楼魏氏昭穆同上。2.《胪传魏氏通谱》魏田郞派下包括西坪镇松岩村、后格村蔡坑魏氏总族谱。始修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续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补修。昭穆:五至九世:昭:功一朝世承。穆:伯子秉敦乃。自十世起:昭:学古希贤心静宜,经纶绪绍集鸿基,云龙际会佐英主,瑞凤来鸣钦圣师。穆:存士为邦维正忠,茂成孝友儒元崇,公侯天宠临轩召,德业廷修辅国梁。3.湖头溪美魏氏昭穆字行:辉光宗复思,联兴盛显世,克孝丕前烈,秉宪维国体......
溯源魏姓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史记·魏世家》、《元和姓纂》等记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裔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芮城县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魏氏。周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二是由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魏校,其先世本姓李,弘治进士,后改姓魏。此外,魏姓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魏姓人在秦汉时期,有毕万裔孙魏歆担任巨鹿太守,子孙留居巨鹿(今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后来便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此后,又有一支魏姓人迁居任城(今山东微山西),世......
当今中国第47位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2%,魏(位)姓在河南省居第30位。周口有魏姓人6.74万人(其中有24185人简写成位姓),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63%,居第31位。扶沟有魏姓3100多人,占扶沟总人口的0.41%,居55位。魏姓源出有三:—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前225年被秦所灭,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二是出自外姓改魏姓。其一为芈姓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其二为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
...
...
...
查谱软件怎么查?家谱怎么查?即使对于一个专业修谱师来说,也是三两句话难说清楚的。族谱传承千年至今,内容排版等有着它独特的讲究或既定规则。查谱修谱,都需要相当的谱牒知识积累。此外,还需要了解基本的族谱内容和查询规律、以及族谱发展历史。同时,由于族谱的保存和传承受到时代更替、天灾人祸、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想要查谱修谱,还得要对这些相关的历史有所了解。可以说,查谱修谱从来不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想要查谱,最直接的着手点就是姓氏,这也是族谱中与每个人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姓氏的演变直接影响着族谱的内容。那么,姓氏的起源究竟有哪些呢?1.以图腾为氏上古时期的氏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都演变为姓氏。2.以国为氏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在中山唐县),其后裔又在周代受封为唐侯(其地在鲁山县),故其子孙为唐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
江苏邳州市魏氏族谱:魏氏自明初由山西迁往睢宁,到崇祯元年始创族谱时,编定二十排班辈字:天开宏庆泽,承国征基雄,继曰纯良美,思云贤哲中。1965年经虽未修谱,经全族议定,仍编写了二十字班辈字:克昌凤献瑞,连枝欣向荣,遐龄延绍永,允宜应朝宗。1994年第五次修谱时决定拟编四十个班辈字作为四十一世开始启用:华夏起巨龙,大名振家声,长风高环宇,光照四海清。有仁东亚从,以德九州兴,魁元育英俊,建勋立其功。...
城门上联:树高千尺任风雨下联:德润百姓求协和匾额:树德大门上联:门前几度芳草绿下联:家中多少诗书香匾额:耕读第私塾院上联:窗外小坐伴绿叶下联:院内高吟对紫藤匾额:紫藤花园倒座房上联:从东到西数百里下联:坐南朝北第一家匾额:第一家垂花门上联:三门芬芳秀菡萏下联:双柱葳蕤垂葡萄匾额:满庭芳会客厅上联:乐善好施昭日月下联:惇德秉义焕烟霞匾额:乐善好施北大厅上联:瑶盏茶闲烟尚绿下联:幽窗琴罢韵犹长匾额:清心斋长联方圆数百里,无人不晓,魏氏庄园。北瞭徒骇,南望黄河,东连滨州,西通泉城,高人雅士,何妨近水楼台,来协和一游!大厅赫赫,高墙巍巍,点缀些翠羽丹霞,三春杨柳,九夏芙蓉。上下几十年,有物是证,清代宅第。春沐雨露,夏浴滂沱,秋历金风,冬裹银装,风吹雨打,谁管高墙城堡,把庄园几洗。流年悠悠,去月匆匆,都迎来炊烟夕阳,一色长天,两曜明星。...
一世魏应山(任氏)二世魏祥福(李氏)、魏祥禄(母氏)三世魏官(张氏)、魏宦(陈氏佟氏)四世魏兴业(程氏)、魏宏业(刘氏张氏)五世魏绣(刘氏)、魏约(马氏)、魏纲(杜氏)、魏织(罗氏)、魏纶(李氏)、魏绪(徐氏)、魏绵(王氏)六世魏永全(陶氏)七世魏坤(顾氏)、魏顺()、魏俊()、魏宽()、魏珍()八世魏成林(程氏)、魏成富(朱氏)、魏成百(顾氏)、魏成斧(王氏)九世魏国清(陈氏丛氏)、魏国显(顾氏)、魏国章(所氏)、魏国峻(郭氏)、魏国岛(何璜氏)、魏国治(刘氏)、魏国安(詹氏)十世魏福年(李氏)、魏百年(王氏)十一世魏岐山(李氏)、魏海山(曹氏)、魏成山(尚氏)注:1、祖籍地应该在山东菏泽地区(古时称小云南)后迁至济南府禹城县,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由魏应山率领,迁至辽宁省开原县魏家烧锅(老地名,是因为我的祖辈从关内来时在那里烧酒而得名,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面来人讲,青砖的祖屋和祖茔都在)......
...
...
...
...
魏氏宗谱 [残卷]
魏氏宗谱 [残卷]
魏氏族谱 _ 河南省太康县 [5续1卷], 1370-1984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魏氏族譜 [6卷,首1卷]
魏氏族譜 [12卷]
项城魏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