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系琅琊王支脈,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世代贤良,宋代大文豪苏轼亲为三槐堂纂写堂铭使三槐堂名气大震。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开封三槐文化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通过了《三槐堂复建方案》。
秦汉时期:王翦、王贲,王离,爷孙三代皆为大将军,离公长子王元的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之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其后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王谊、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虽同父异母,然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关于王祥的故事。王览——王裁——王导——王洽——王珣——王昙首——王僧绰——王俭——王骞——王规——王褒——王鼐——王弘直——王方庆——王皦——王宠——王仲连——王绍——王玙——王及——王(金旁加岁)——王博——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王素——素生九子,人丁兴旺,遍布四方。
隋唐时期
隋琅琊王氏家族依然不衰,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等人!到南北朝至两宋:兵部侍郎王佑,宰相王旦,工部尚书王素,再到元代监察御史王约,明代首辅王锡鏊,清代名臣王杰等等!人才辈出,世代忠良。
下图:《太原王氏》书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王琳为琅邪王氏王导的11代孙,三槐堂支脉是琅邪王氏后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另据《宋代老谱》记载:三槐堂始祖祐公是王羲之第二十世孙。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
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下图:三槐堂王氏一世表
下图:三槐堂王氏表:二,表三
下图:三槐堂王氏表:四三槐堂王氏表四
下图:三槐堂王氏表五
下图:三槐堂王氏表六
下图:三槐堂王氏表七
下图:太原琅琊世三槐堂王氏太邑族谱: 九世祖介眉公 魯安公同心續譜乃功末竟而俱辭世 功德無量,利在千秋,后人要铭记于心。
太原瑯琊世後裔太邑族譜
下图:太原琅琊世三槐堂後裔遷太邑族譜,常尊公與兄敏行公共自山西洪洞與明初遷至太邑,常尊公定居清集南張杜邨,卒後建塋閆天照後遷塋至新店鋪邨西,常尊公生三子:長曰仁居住新店鋪,次曰義居住方城,三曰禮居住王灣邨。十九世孙王保太谱序。
下图:族譜再續有感:族譜創續多艱辛,紹先啟後有來人,宵衣旰食孚眾望,纂成昭穆明古今,殷盼祖輩皆互勉,吾日三省自修身,盡為利國益民事,敢望千秋青史存。 第十八世孫 勇智拜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