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阳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陶舍自济阴从汉王,后以功封开封侯,子陶青袭爵,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丞相,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裔孙陶睢,于元鼎五年(前112年)以酹金失侯。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始诏复家。
陶青9世孙陶敦,京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人,于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被征召,后为少府。顺帝即位,陶敦以翊戴功为司空。一年后以卷入党争而免官。陶敦为避祸举族南迁至丹阳,卒葬当涂县东。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晋时盛于丹阳。
又据陶翊《本起录》:陶弘景13世祖陶超,汉末渡江,始居丹阳。《当涂县志》云:汉征君陶超墓在小朝山边。陶弘景8世祖陶基,吴时为交州刺史,子陶璜,于晋时仍为交州牧,开发越南中、北部起了巨大作用,璜封宛陵侯。子威、淑。威子绥,四世五牧交州达80年,恩威并孚。
后柳宗元有铭曰:“汉光中兴,马援雄绝域之志;晋武一统,陶璜布殊俗之恩。恩随德成,功与时并。”
陶谦为陶基从父,《后汉书》与《三国志》均有传。谦父为余姚长,已迁居丹阳。陶谦与陶敦之关系史书不载,而各族家谱皆云陶谦为陶敦之孙,如果这样,陶敦又是陶超孙辈。
丹阳建郡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包括今之皖南、南京和浙江临安、安吉等地,而所谓丹阳是指今南京、当涂间的小丹阳。陶氏南迁,开发江南。不久军阀混战,中原大乱,北方士族纷纷南迁,南朝相继建都于南京,江南成为豪华形胜之地。
陶谦长子陶商就封漂阳,后裔居于漂阳之陶庄。裔孙陶泗徙居缑山,陶兑徙居义庄,陶兑之裔孙陶人群又徙武进。陶谦次子陶应居于芜湖鹳溪。
陶基三子璜、浚、回。从孙陶延,璜子陶融、陶威、陶绥,皆为官于交州,其裔流入越南、两广。
陶浚曾封勾容侯,其孙陶馥为于湖令,其后按《芜湖陶氏谱》:自于湖以下16世至唐大理评事陶旺,族众愈蕃,布居宣城、南陵及太平各属,枚不胜数,其坟墓以当涂之横山、宣城之湾为最,世有簪缨。又云:“由东莞而鹳溪、辛圬、李阳、上上湾、街口以逮姑山、慈溪、保丰、郎陵,其谱或分或合,皆以评事(陶馥)为宗,而导源于开封。”
陶回封康乐伯,亦播族于丹阳,在上元、武进后肖、江宁及康乐封地江西宜丰均有其族。
2.浔阳一
陶敦之孙陶同,在吴孙亮时,因职守而徙居鄱阳,其子陶丹徙居浔阳,丹妾湛氏,剪发待宾,其子即晋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魏时仍居鄱阳(今都昌苏山、左里间),陶侃子孙遍布鄱阳湖四周,是为浔阳之望。
浔阳之名起于浔水,晋永兴元年分庐江之浔阳及武昌之柴桑置浔阳郡,后又加豫章之彭泽,治柴桑,据考古发掘,即今九江县之马回岭。彭泽含今湖口,浔阳含今星子、瑞昌。
陶侃第七子陶茂,茂子敏,配孟嘉之女,敏子晋陶渊明一代诗宗,承汉魏,开唐宋,三史列传,千古一人。元配陈氏,生子俨、俟、份,继配翟氏,子佚、佟。《陶茂麟家谱》是陶氏最早的家谱,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江州从事赞皇李庆孙所作旧序载于《昌邑陶氏族谱》中,把世系上接陶渊明长子陶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亦载此世系,但云渊明生族人熙之)
昌邑谱以陶侃祖陶同为1世祖,陶俨为7世祖居鄱阳马鞍山,陶茂麟为18世,其子19世庆元迁星子长岗,23世整迁马沥,24世陶诠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迁居新建昌邑陶家林,遂世代居之。
34世为陶叔量,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其子孙分居会门、良门、东门、西门等地形成巨族。43世陶语,二子秉思、秉念迁居都昌之周溪、和合、西源。整兄陶鉴乃居长岗窑林,鉴裔述之(29世)迁进贤平塘,述尧迁南城。鉴裔又徙居南昌之石梁、瑶溪。
陶渊明次子陶俟居彭泽五柳乡,渊明26世孙国亮,幼子建美迁居江苏崇明。长子伯美曾孙省一公铸六子:长子琏居建安乡,琏曾孙虢璇、虢定居彭泽;铸次子璋居建昌(今永修);铸三子为广济之祖;铸四子琥徙居黟县;铸五子环居湖口白洋湖、桦林坂,又迁宁国、太平;铸六子琳定居都昌杆林、周溪,其裔迁湖口沙墩、鄱阳侯家岗。琏与环子孙迁皖江两岸之怀宁、望江、潜山、太湖、宿松。陶俟子孙又有迁南昌樵石及鄂江两岸岳阳、黄岗、麻城等地者。
渊明三子陶份居都昌,迁湘城日就乡、阳城(即吉水)、奉新及抚州金溪。
渊明四子陶佚居鄱阳斜塘,后徙彭泽县城,支分湖口。
渊明五子陶佟居柴桑故里,今马回岭、星子陶家泷。渊明26代孙(一作21代)陶环、陶璇。环迁德安灵黾石、乌石,支分黄梅、德化、瑞昌之九原、范镇;璇居星子蓼花等。陶佟一支居宜丰秀溪,支分高安、上高。
安徽太湖始祖为陶俨子京。京17世孙日、月迁居之。
3.浔阳二
陶侃次子瞻之子陶宏嗣长沙公,至曾孙延寿,晋亡,降为吴昌侯(一作醴陵侯),鄱阳延宾坊、锦昭坊、荐福寺、桃叶渡及四十里街皆曾为陶氏世居之地。
陶延寿后裔有居吉州者,在后唐时,陶升徙居安化,其族遍居长沙、宁乡、安化、浏阳、湘潭及道州、沅州、衡阳、常德、邵阳、武陵,远达四川、湖广边境。
湖南宁乡之陶汝鼐迁自吉州,祁阳之陶弼迁自柴桑;及全州陶崇,皆为渊明之后。
广西有平乐、郁林两族亦出浔阳。郁林陶成、陶鲁一支居番禺,一支居浙江金华汤溪。
明学士陶安第三子陶旦之后自当涂迁居江阴,定居无锡梁溪。陶安二子之后,戍居湖南靖州,支分贵州天柱、凯里、黄平。
海南一支来自明海南卫陶昌裔,落籍文昌。
贵州永宁尚有陶氏大族,迁自四川。
4.浔阳三
唐开元间,陶俨之裔陶岘定居昆山。常熟陶元淳家族始祖陶锦自昆山积善乡,因避倭乱,徙居常熟东唐塾。锦父为陶菊,字宗渊。
上海奉贤、青浦、吴淞、松江、大场均有陶氏之族。
陶茂麟之叔陶可大因仕宦而居江南,可大之上接茂麟家谱,但上接陶侃之侄陶舆,而谱中又谓是渊明之23世孙陶埴于元至元间为常熟医学录,遂卜居于常熟琴川。
陶埴四子、甄、圭。孙陶让因商而迁居无锡长广溪之东陶庵。让兄谦仍居常熟。甄幼子宗信赘居江阴富杯,宗信兄宗义之孙璇木徙富杯,宗信子宏,迁无锡北塘、思庄。陶孙陶勉为凤阳始祖。勉5世孙宇迁居金匮。勉孙阿都迁居北京大兴。苏州始祖蚕哥迁自凤阳定远乡,其孙定居苏州。
维扬陶氏,始自宋陶节夫。镇江陶氏原居江都宜陵,雍正时以商居镇江。镇江又有一支,为五子离析而居,支迁滁阳。
苏北之陶,多迁自苏州、常熟、无锡和武进。金陵之陶,派系甚多。
5.浔阳四
浙江之陶起自泰顺,谱仍接茂麟家谱,但上接陶渊明第三子份。至处寂子陶褒因避武氏之难,寄居婺州兰溪。褒7世孙泰,泰子戬、乔。
乔登唐穆宗长庆辛丑(821年)进士,为避权奸之害,弃官而遁入瑞安白鹤溪口(泰顺司前、溪口),复徙仙稔、下革。乔子永,永子归、史。
史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徙居桂峰、葛,散居于司前池村葛、下洪、碑排、大安等地。其族有迁福建拓荣、霞浦、泉州及安徽淮南者。
黄岩有赤山、陶夏二房,迁自福建长溪(属霞浦),皇间,陶夏有泰和者迁于湫水(即陶阳),陶宗仪迁松江泗,其裔迁云南姚安。
台临陶氏出于陶侃21世孙陶儒(字述之,号柴桑),唐天二年(905年)进士,为严州太守,徙台州太守,因世乱而家于临海长潭。子温、良。陶温迁缙云陶滩、筠川。良12世裔孙应吉迁会稽,16世陶凯弟谊迁天台,又迁仙居、永康。陶温17世孙陶尊迁武义。
浦阳陶氏,浔阳陶渊明裔孙陶弼之孙常修自临海长潭迁缙云筠川,常修孙公显迁金华八咏门,公显7世孙致和、致英、致祥迁浦阳通化乡。会稽陶氏在南宋时已有族居,在城中东西两个陶家坊,占城东南大片,南宋有陶廷俊、梦桂祖孙二进士。
宋末离乱,大部散迁。至元顺帝初年,又有兄弟五人,父商居黄岩,五子皆善堪舆,各思树立丕基,择地而居,幸一居黄岩;幸二居曹娥江;幸三,讳徽,字宗梓,居沈家塔,支分陶晏岭一带及六翰、嵊县等;幸四居陶家棣;幸五,讳岳,字宗扬,居陶家堰,支分歙县黄潭源、南昌、萧山、番禺及湖南、吉林、苏南等地,其族甚蕃。
嘉兴陶氏,宋时有陶文干卜居嘉兴柳泽(今嘉善陶庄),南宋时有陶文端扈跸南渡,居城北金桥永乐里,至其7世孙陶菊隐力抗元兵而退居于王江之雁湖,支分辽阳。
义乌陶氏出于渊明次子俟,但祖系与史不符。唐元和间徙居义乌。
6.其他
汇入陶姓中的异姓改陶,虽不甚多,但因避讳、赐姓等原因,还是不少。
陶丘氏、陶叔氏,已如前述。
陶佳氏,满族,世居伊苏(今吉林敦化)长白山侧,清康熙十三年归降,编入正白旗,世袭佐领,后改陶氏,陶锦为青州知府。东北各少数民族,如陶木氏、托加罗氏、绰络氏、托莫氏等均改陶姓。
云南景东土知府阿只鲁子俄陶,赐姓陶。又云南保山土巡检陶,元阳五亩寨土寨长陶振祖,金平马龙寨土寨长陶顺,建水阿土寨土寨长陶嵩,个旧水塘寨土寨长,均为陶氏世袭。
瑶、侗、京、壮、藏、哈尼族皆有陶氏。
越南陶氏,更是世为宰辅、名臣、学者。系出丹阳和浔阳。韩国亦见陶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