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祠堂位于紫阳县高桥镇龙潭村五组。门前为杨挡沟、龙洞沟、土木沟交汇处,人称“三叉河”。这里地势平缓宽敞,土地肥沃。有一水潭和一棵千年古柏,水潭常年不涸,人称“龙潭”。龙潭、古柏为当地重要景观。
宗祠建在三叉河东面山坡上,坐西南向东北,背山面水,站在宗祠门前居高临下,极目远眺,龙潭、古柏、三叉河尽收眼底。
唐氏祠堂
据当地老人讲,早期殿前有一座亭阁,亭阁两边有青石台阶通往山下。前殿后面有拜殿,为供奉宗祖牌位及族人祭拜之用,拜殿面积不大,约20多平方米。
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建筑先后塌毁,现仅存一座前殿。
前建筑塌毁遗迹
前殿面阔13.7米,进深6.8米,建筑面积93.16平方米。砖木结构,墙体为青砖砌筑,满条满顺砌式。硬山顶,两山墙为高大的叠落式封火墙,墙垛上青瓦覆顶,砖雕龙头翘首花脊,墀头、叠涩上有梅、兰、竹、菊、牡丹、缠枝花、云纹、万字格、人物故事等彩绘图案。前殿屋面为小青瓦覆面,叠涩拔檐,檐口叠涩有彩绘。
高大的叠落式封火墙
宗祠大门门框、门墩为青石打造,门上槛阴刻楷书“洪祚載輝”4字。大门两边有石刻楷书对联,因人为损坏而无法全部辨认。门上有一匾额,书“唐氏宗祠”,周围有祥云、龙纹浮雕图案。
大门上方有砖雕牌楼造型,叠涩有彩绘图案。大门两边各有2个漏窗,上为圆形,中间为青砖镂空“寿”字及蝙蝠、常青等造型,青花瓷片贴面,周围有彩绘。下窗为方形青石镂空漏窗。有兽面、蝙蝠、仙桃、金瓜、佛手、梅花、祥云、万寿格等纹饰。雕工精细,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用材考究。百余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至今完好无损。
砖、石雕漏窗
室内无隔墙,为通间大厅。抬梁式屋架,由8根直径约0.32米的粗大梁柱支撑着屋架,屋架结构为七檩前后廊式。梁柱间有横枋相互连接,使整个屋架浑然一体。
梁间有云龙纹高浮雕柁墩、驼峰,梁、柱间有云龙纹镂雕雀替。雕刻技艺精湛,线条精细圆润。殿内山墙墙面上镶嵌有《唐氏宗祠记》《宗祠自叙》石碑。
屋架结构
唐氏宗祠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破土动工,光绪七年(1881)桂月(八月)竣工,历时1年半,距今140多年的历史。曾多次更换用途,现为村组居民集会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