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与姓氏文化的关系中华姓氏何其多,单姓复姓一书汇。姓氏承载更多的精神寄托,家谱记录许多优秀的历史,姓氏和家谱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重要部分。了解姓氏和家谱文化的关系对发扬宗族文化很重要。姓氏和家谱,二者密不可分。姓氏是基础和前提,其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而家谱则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在前,家谱在后;姓氏分个体,家谱记世系。1、姓氏是家谱之本,家谱因姓氏而生中华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大量姓氏的产生是在夏商至秦汉这一历史阶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随着大量姓氏的产生和世系的延续,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于是就有了口述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等,而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就是用文字记载一个家族的姓名及关系,因此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实物家谱。家谱在命名时,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如《张氏家谱》、《李氏家谱》等。姓氏稳定,家谱也就稳定,姓...
家谱的体例【一】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所谓家谱体例,简而言之,就是家谱的编写格式;具体地说,就是指谱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又与编纂宗旨、指导思想、谱书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受其制约。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一、家谱体例的演变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的。先秦时期,中国家谱处于始创阶段,其时家谱的体例都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曾经指出,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如我们多次提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就是典型之例。该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
是否家谱收藏的真的没有价值吗?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家谱命运跌宕起伏,家谱收藏也随之冷冷热热。解放后,中国家谱开始受到冷遇,特别在破“四旧”时期,惨遭浩劫。传藏数千年的家谱,往往被毁之一炬,抑或运至纸厂化为纸浆,无不令人痛心疾首!当时一些有识之士,诸如郑振铎等人,曾经抢救性地购买与收藏了大量废弃的旧家谱,一些珍贵家谱才得以幸存。据了解,国内各大图书馆仍在千方百计地购买其缺藏的老家谱,同时也倡议各家族,把新修的家谱免费赠送给公立图书馆收藏。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中,收藏的中国家谱不计其数,韩国、日本等国的不少木活字家谱也入藏其中。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热衷收藏家谱,其中馆藏的中国家谱更是数以万计。随着中国家谱热和寻根热的兴起,家谱收藏也悄然升温。民间收藏家谱的爱好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研究而收藏,多是学者;另一类则是为了投资增值而收藏,多是企业主。家谱,乃家族私藏,一般不会轻易转让或...
迄今为止,全面家谱知识简介根就在家谱中。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那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家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传家宝”,是人们敦亲睦族的“核武器”。家谱,是亿万百姓子孙的根系所在;家谱,是各姓宗人的精神故乡。什么叫家谱?家谱,也叫族谱、宗谱、世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家谱是记载家族与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在家谱发展的历史上,五代以前家谱官府修谱,是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的参考依据。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宋代家谱的作用已逐渐丧失,家谱的编纂走向民间。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什么叫堂号?祠堂是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是宗族的标志,是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或典故或名人而自创。郡...
寻根宗亲的好消息,上海图书馆可以上网查家谱啦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到来之际,上海图书馆推出三大“互联网+”服务举措:中国家谱家训族规资料网上展览、精选500种家谱供读者在线阅览全文、推出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家谱原型系统,以展示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整理研究成果。足不出户就能上网查家谱了。据悉,在首批上网可查的500多种家谱中,包括钱钟书、鲁迅、胡适、包玉刚等众多名人的家谱。上海图书馆是全世界收藏中文家谱(原件)数量最多的机构,目前所藏家谱共3万多种。1996年底,上图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家谱阅览室;2003年,上图家谱数据库上线;2015年,鉴于家谱数字服务的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读者分布于五湖四海,上海图书馆借此宣传周之际,精选500种家谱率先向互联网开放。记者了解到,首批上线的500种家谱既包含百家姓常见的王、张、李等姓氏,也兼顾如羊氏、须氏这样的稀有姓氏。同时,上图今年开发完成了家谱知识库原型系统。以“时间轴”、“地图”等可视化的方式为研究者...
为何家谱中,”只记好不记坏“?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用来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在过去,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制度规范,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当代,家谱则代表重要的传统文化,具有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叙本系,述始封;明世次,别亲疏。”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上记载了家族的始祖、世系和历代名人,辨明了长幼辈分和同辈之间的亲疏关系。人们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等。但是仔细翻阅家谱就会发现,家谱只记好不记坏?修家谱与修史一样,都会刻意回避一些内容。比如,家族内有谁犯了法,或者做出什么不肖的事,一般不会在家谱中记载,这叫做“书善隐恶”,与家谱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有关。偷盗抢劫、媳妇改嫁、女儿再嫁的情况都不会在家谱上反映出来。家谱会定期修订,北方一般是“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南方多为20年左右一修。修订家谱...